近日,记者来到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阳坡村,敲开了王文平家的大门,开门的是其妻子白林娥。白林娥带着记者走进小院,只见一些家养鸡正满院乱跑。白林娥笑着将鸡撵进鸡窝,对记者说:“现在日子好起来了,怎么让日子更好?没有手艺,其他的事做不了,养鸡总可以吧?于是,我就买了些鸡回来,试着养养看,要是养得好,能为家里增加更多的收入。”
提起从前的日子,王文平不自觉地皱起眉头:“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就算出去打工,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家里日子过得实在是艰苦。”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王文平被村里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
“成为贫困户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很懊恼。”王文平说,“村里投资建设光伏项目,支村两委第一时间想到了我家。当时,我一听政府租地还给钱,寻思着家里的地平常也没人种,还不如租出去,这样每年也能挣个3000多元,这笔钱虽然不多,但是对于当时的俺们来讲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2017年,村里招聘护林员,村里的干部再次上门找到了王文平。王文平说:“一开始俺还不大想去,俺没种过树,怕给人家干不好,误了村子里的事。”
后来,通过几次交谈,村干部了解了王文平的想法后,便每天抽时间上门为王文平做思想工作。
“村里干部这么相信俺,俺便去报了名,成了一名护林员。”万事开头难,等王文平正式上岗后,才知道这份工作没有他想得那么难,“只要肯下功夫,不怕辛苦,有责任心,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林员。”如今的王文平负责2014.363亩生态林的护林防火工作,每月也有了固定的收入。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刘一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