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论坛

浅析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歌曲欣赏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在新媒体出现后,唱歌或放歌的网红主播日渐走红。究其原因,一是新鲜感,二是他们灵活多变且富有互动性的主持模式。面临媒体融合的课题,传统广播歌曲欣赏类节目主持人主持方法要有所调整,有坚持还要有借鉴,以新的节奏、面貌和姿态吸引受众,完成好歌曲的赏析,实现正确的娱乐导向。

一、广播歌曲欣赏类节目主持人面临新的挑战和冲击,媒体融合是必然

  众所周知,过去在传媒还很单一的时代,广播曾经是唯一的声音,大家了解大事小情要靠它,聆听故事和小说要靠它,欣赏音乐歌曲更要靠它。所以《每周一歌》是大家的最爱,后来歌曲点播节目长期占据着收听高峰时段,就连点歌费都是一笔可观的创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欣赏音乐歌曲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更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于是,广播歌曲欣赏类节目由皇帝的女儿化作寻常人家的闺女,不再那么高不可攀。连同歌曲欣赏类节目的主持人也纷纷走下神坛,如今已经很少有听众手拿鲜花执着地等候在广播电台门口了。
  现在的环境是这样:只要你有兴趣,随时可以当网络主播;只要你有一定的素质和机遇,随时可能会受到网友的追捧甚至打赏,名利双收。因为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施展空间。于是,网络电台和主播开始与传统广播及主持人一争高下。
  面对现状,不少主持人开启了媒体融合的模式,一边在电台直播室主持节目,一边面对手机实现网络直播,力争吸引更多的知音。但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发挥传统优势,还要赢得新媒体受众?这是一个蕴含取舍的课题。

二、首先要把握好传统媒体的优良传统,完美地实现编辑意识的传递和体现

  (一)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作为传统媒体的文艺节目主持人,应该有新的姿态和追求。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主持人照搬网络主播的主持风格。面对众多吸引眼球和听觉的方式方法,传统广播的歌曲欣赏类节目主持人完全没必要靠低俗的手法和网络语言哗众取宠,而要懂得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还要有广播人自己的继承和发扬,并充分体现新的时代风貌。
  主持人的语言内容和表达要朴实、接地气,跟听众有所共鸣。这在节目的开场白尤其重要。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从共同的所见、所闻、所感出发来组织语言。
  比如,11月下旬在北方地区播出的一期歌曲欣赏类节目中,主持人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这几天在下班的路上,总是感觉有些寒意,这不仅是因为温度降低了,还因为马路边五颜六色的鲜花凋零了,取而代之的是塑料花和塑料草,虽说也是花枝招展,但终归是少了许多令人心动的滋味。不过,好在我们的心里还有我们的耳中依然回荡着那些歌唱花的歌曲,于是心中的温暖便多了几分……”这样的开场白不仅通过主持人的眼睛与听众找到共同的感受,还可以进一步引出本期节目的主题——一组不同历史时期歌唱花的歌曲。
  (二)新媒体的不少网红主持人对歌曲及歌手的比较和点评都是比较随意的,甚至是很耍个性的。但我们广播节目主持人就要讲究分寸了,不能过于武断、主观、乱下结论,要有理有据,娓娓道来。当然,如果差异明显,主持人也不必过于含蓄。
  比如音乐专题《谁是真正的甜歌皇后》选播了邓丽君、奚秀兰、李玲玉、杨钰莹等人的代表作。在主持人的启发下,听友也是通过网络平台各抒己见,但至于到底谁是真正的甜歌皇后,主持人并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用“蜜”“糖”“茶”“花香”等作了有趣的点评。
  (三)不管是直播还是录播,主持人一定要带着思维和感悟来说话。这样才会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让节目在听众的心里流淌。绝大多数主持人还起着编辑的作用,所以在直播时也要始终记得节目的主题和作用,并由此来把握内容的取舍和语气的拿捏。比如音乐专题《秋水伊人》选播了老牌歌手龚秋霞以及近些年来的实力唱将分别演绎的《秋水伊人》。歌迷们通过网络平台畅谈喜恶,其中不乏武断和偏激的言辞。但主持人在选读歌迷们的发言时就得有所取舍了,而不能一股脑地照本宣科,因为主持人始终都记得节目的目的是引导歌迷在怀旧中领略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魅力和风采。
  (四)主持人语速要轻快流畅。因为这类节目娱乐性强,而如今的生活工作节奏也快。即便是伤感的音乐专题,也不能太过于慢,因为节目的重点毕竟在歌曲,不能让解说的分量太重、太突出、太夸张,要适可而止,要记得解说是为歌曲服务的,要起好抛砖引玉的作用。
  比如,音乐专题《清明的歌声》选取了几位歌手出于怀念家人而演唱的歌,节目的宗旨是通过对词曲意境及歌曲背后故事的解读,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有抒发和怀念,还有慰藉和释怀。主持人所起的作用是适当抒发并悉心开导。所以,即便是伤感的主持语言,主持人也必须控制情绪,情感的抒发要适度而有分寸,语速也不必过于缓慢。
  做一个全能型的音乐节目主持人。既要有专业基本功,还应适应网络直播的图像要求。
  一个编辑手法多样化的歌曲欣赏类节目会有丰富的内容表达需求。这就要求主持人有时播、有时说、有时朗诵、有时连播带说,但即便是连播带说,往往播和说所占的比例也不同。这都需要灵活把握、自如切换。比如,音乐专题《爱情的感悟,歌曲的传奇》选播了李敖创作的爱情歌曲《忘了我是谁》和《只爱一点点》,主持人在点评不同版本的过程中,还穿插讲述了李敖的爱情故事和歌曲的创作背景,内容别有情趣。但要想使节目有较强的可听性,还需要主持人完成好二度创作。这就极大地考验着主持人的功力了。在开场白或进行歌曲风格比较时,主持人要说;在讲述李敖的几段爱情故事时,要播讲;在朗读李敖创作的歌词时要朗诵,而在不同的内容衔接处还要有不同语气和语境的自然转换。
  而要适应网络直播,还得在化妆、服装及仪态气质上下些功夫。
  由此可见,一个媒体融合时期的广播歌曲欣赏类节目的主持人并不那么好当,必须加强专业素养与基本功。
  主持广播歌曲欣赏类节目,要有新闻播报时的字正;要有谈话类节目轻松的语感;还要有服务类节目的亲切、平和。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文艺类节目所特有的优雅、时尚和美感,以及网络直播时积极的交流、互动和接地气,只有这样的主持风格,才能在拉近与听众之间距离的同时,以内外兼修的魅力吸引并征服听众,从而更好地传达歌曲中的真、善、美。(作者:山西广播电视台 姜穷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1-03期

  • 第2020-11-02期

  • 第2020-11-01期

  • 第2020-10-31期

  • 第2020-10-30期

  • 第2020-10-29期

  • 第2020-10-28期

  • 第2020-10-27期

  • 第2020-10-26期

  • 第2020-10-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