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华风晋韵

少年昊宇的一封家书

  • (资料图片)

  •   去年的10月19日,本版编辑给少年昊宇写了一封信来祝贺他的18岁成人礼。经年转来,今年的昊宇已经成为上海某高校的一名大学生,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年代,昊宇坚持用书信的形式与亲朋好友联系,让我们在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个少年的真挚与爱!

      各位关心我的长辈、挚友,我的家人:
      昊宇来沪读书一月有半,所见所思殷盼同大家分享。随笔所书,请大家慧阅。
      上海很好。
      上海之大,大在包容。来自各省、各国的人,不论外貌打扮、思想个性多么独特,这里都容得下。上海在接纳差异的同时,也拥抱了机遇——让文化繁荣、财富涌流的机遇。上海之强,强在文明。这里的商家服务水平很高,商店老板态度真诚温暖,不论买与不买,都能获得愉悦的购物体验;这里的交警、铁警、医生、垃圾管理员温和耐心,政府的服务意识可见一斑。先进的秩序让社会愈发文明,愈发文明的人们不断自觉地共同约定出更先进的秩序。城市的文明之光,熠熠闪耀。
      在上海,大厦有大厦的高度,大道有大道的速度,老弄也有老弄的温度。奔波的白领、相伴的情侣、悠闲的大爷,繁忙的商务区、喧嚣的商业圈、恬静的小街巷,个性张扬的现代建筑、历史厚重的古寺古园,层层叠叠的立交桥、枝条连理的林荫道……一切本看似不相容的事物都和谐地交融着共处一城,昼夜不息地演奏着现代大都市的交响乐……上海真的很好。
      可是上海再好,也没有家好。
      家在山西,这儿有绵亘的太行、纵列的吕梁,大河滚滚南下东去,汾河于群山蜿蜒流淌。这儿有我国全部现存唐代建筑、全国80%明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险堡雄关屹立山脊,悬空古刹斜刺云霄;世界最高纯木古建稳立千年,世界第二大佛端坐山间。尧禹在此立都,华夏篇章就此舒展;重耳退避三舍,晋国雄风威震四方;李渊据此起兵,大唐盛世千古传唱。这儿有世界最早票号汇通天下,明清最强商帮富可敌国。这儿有白居易霜草凄凄虫切切,温庭筠斜晖脉脉水悠悠;柳宗元一身去国六千里,卢纶二年悲见故园春;王勃翕尔登霞首,王之涣更上一层楼;王维偏坐金鞍调白羽,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我们的表里山河。
      山西是家,是根;上海是我求学之所,走向未来之宝地,之所以会不由自主的去比较,源自我与我爱的你们之间有千里之遥。
      这一个半月,于我而言,过得很难。
      展会再好,不能和你们一起看;观景台再高,看不到家就不够高;灯光秀再炫,照不亮你们的笑脸;地铁网再密,不能把我带到你们身边。
      我学会了精打细算。面太贵,就吃米,虽然不如面条香,但可以免费加。这不是家,揪片儿剔尖儿猫耳朵,焖面饸烙刀削面,蘸尖尖、栲栳栳,不是姥姥问一句“中午想吃啥”,就能大快朵颐,“不够再去锅里加”。这不是家,不能像以前一样,学着学着想吃零食了,就去唐久,奥利奥、辣鸭脖、好丽友、牛板筋,想吃什么、想跟大家一起吃什么,就饭卡一刷买回来。我体会到了“耐住寂寞”,每天下午下课后,我自己在一间空教室学习。我的确想多做些有用的事,我的确不愿被他人打扰,可谁又愿意整晚整晚不跟人说话,一直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只能听得到自己的呼吸?
      陆家嘴有晶莹剔透的琉璃摩天塔,外滩有金碧辉煌的万国建筑群。但我就是宁可独自地在这空教室放着咱大课间的音乐,闭上眼睛回忆红楼里的一切,也不愿出去玩乐,走进那没有我们的世界。
      放空自己之后,我总会笑着摇摇头,告诉自己其实这一切也没什么难的!
      有什么难的。每周末,我背着书包、带着食物、拎着暖壶爬上教学楼最高的教室。因为多数人不愿这般费劲,于是整个周末,整间教室、整层楼都只属于我。我可以学习而无人打扰,也可以在讲台上拉伸、平板、俯卧撑。累了就看向窗边——远眺是第一高楼的曼妙身姿,眼下是金黄的法桐叶海,纯白的音乐厅漂在海面。闷了就上顶层的报告厅弹琴——整间大报告厅便成了我的琴房。晚上回到空教室,跟家人分享收获和喜悦,恣意畅谈而不必担心有旁人搅扰,整天的孤寂和沉闷在欢笑中一扫而空。在上海的中心,得此宁静舒适之所,一点一点构筑自己的繁华,此乐何极!千金万金焉能得乎?
      有什么难的。父母不仅赐我健壮的四肢、出众的肺活量、让大夫惊叹的好视力和有“特异功能”的耳朵,更赐我一颗被爱充盈的心,让我有用不竭的勇气直面一切艰难,有耗不尽的善意战胜一切险恶。他们赐我发现美与创造美、感知爱与给予爱的能力,于是我能骄傲地说:我身边的人都是最最美好,我们的生活也因我的存在不断有更多美好。这些,纵有千金万金,焉能得乎?
      有什么难的。学校很适合我,学习氛围严谨,鼓励学生主动求知、创新。负责的老师、严格的考试、充足的个人空间,让我的自律能力大幅提高。当我一如既往地在每个6:20醒来,奔跑跳跃在球场;当我在课堂上与英国老师积极互动对答如流,我又是那个跟你们在一起的最棒的我了。我们奋斗在各自的路上,只为能让更好的自己与大家重逢。我何曾孤独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是我大学生活的开始,也是我成为青年昊宇的开始,努力在浦江之畔,才有未来可期!

    文/昊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1-24期

    • 第2020-11-23期

    • 第2020-11-22期

    • 第2020-11-21期

    • 第2020-11-20期

    • 第2020-11-19期

    • 第2020-11-18期

    • 第2020-11-17期

    • 第2020-11-16期

    • 第2020-11-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