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共同体味英国作家毛姆说过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在图书馆待上一天,不管这座图书馆有多小,当你面对着人类积累下来的无穷智慧,你的心中只会满怀敬畏,甚至会夹杂着淡淡的悲哀。”
时下,书多了,但也滥了,同题跟风炒作等使出版市场一片虚热。再加上书价不菲,买本喜欢的书,不易。还有,书多了,可读书的时间少了。网络阅读的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浅阅读,加上为升学、考证、考职称的“有用式阅读”,均“折射了世风的浮躁、浮华”。最该手不离书的学生,为应试而读书的压力损害着其阅读习惯的养成。
生活中,除了学校里的学生,公共图书馆离我们太远,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即便在北京等繁华都市,知道公共图书馆大门冲哪儿开的人,也寥寥无几。比起为数可怜的省级、市级的图书馆,百姓急需的家门口的社区图书馆,能数出几家?即使现有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开发,也刚刚起步。比如,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文津论坛”广受欢迎,而类似引导公众阅读与求知的活动,在各地图书馆中,凤毛麟角。而一座图书馆本应该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传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其对当地公众文化交流的推动、求知品位的提升等,均身负重任。
当然,责任的分散,并不意味着责任的虚无。比如,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的建设,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图书精品工程的打造等,都大有可为,但必须持之以恒。在文化建设上,最忌讳的是急功近利。
让我们共同体味英国作家毛姆说过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在图书馆待上一天,不管这座图书馆有多小,当你面对着人类积累下来的无穷智慧,你的心中只会满怀敬畏,甚至会夹杂着淡淡的悲哀。”
我们相信,如果我们的周围能多一缕书香,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些文明景象。
袁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