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论坛

电视“民生新闻”必须做出七个转变

  “脱口秀”火了!罗永浩去了《脱口秀大会》才突然知道,原来自己就是脱口秀的老前辈,然后,靠脱口秀直播带货去了。
  “短视频”火了!电视新闻人刷着抖音才突然明白,原来我们就是“短视频”的祖师爷,然后,然后呢?
  电视民生新闻曾经也火过,但时下逐渐势微,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电视民生新闻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再火一把,本人谈点拙见。
  一、“守正”要坚定不移,“创新”要拥抱变化。
  “守正”:党媒姓党,必须坚定不移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守主流媒体的阵地。作为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应着力“讲好本土故事、传播本土声音、树立本土形象”。
  “创新”:要主动拥抱技术的变化、传播规律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管理运营的变化以及用户收视习惯的变化。
  二、电视民生新闻走向重生,必须做出七个转变。
  1.实现从“民生新闻”向“主流新闻”的转变。
  主流媒体,就要做主流新闻。“主流新闻”就是“内容主流”和“受众主流”。
  许多地方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栏目,提出了“涉民不涉政”的理念,有的甚至走向“情感新闻”的路子。现在看来,选题和内容的面是越走越窄,把新闻内容的主阵地拱手相让。时政的、经济的、文化的选题和内容越来越少,与主流媒体的身份极不匹配。于是,受众人群显示出:低收入、低学历、中老年、重口味的特征。
  民生新闻不应该是一个内容的定位,而是一个传播方式的定位。不仅是“民生的内容”,更应是“民生的视角”。
  2.实现从“新闻发布”向“新闻资讯服务”的转变。
  央视4套作为国家外宣频道,为什么收视在全国保持高位,是因为它把国际和国家的事,掰开了、揉碎了说。有展示、有解读、有分析、有判断、有观点、有预测、有互动。而我们当下的民生新闻,更多地是展示、曝光,缺少对党和政府政策措施的解读,缺少分析这些政策措施对民众的影响。所以,民生新闻应以民生视角,对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大变革进行分析研判,并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和应对方案,给受众工作和生活提供参考。
  能用、好用就是服务,“四全媒体”中提出了“全效媒体”,做好新闻资讯服务,一定是其中的应有之意。
  3.从单一媒体向新旧媒体协同发力转变。
  转型时代,媒体生态就像现在的汽车生态一样,虽然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但对于传统车企,纯电汽车要上新,燃油汽车不能停,混动汽车也要搞。
  对于传统媒体,电视不能不做,新媒体不做不行,汽车做“混动”,我们做“融媒”。在电视媒体人眼里,要把电视、新媒体、融媒体看成是不同的手段,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即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彼此赋能,协同发力,共同传递更高的用户价值。
  4.从“交付内容”向“运营用户”转变。
  过去,电视新闻的生产流程:选题——采访——制作——播出,是一个单线条的、交付式的内容生产流程逻辑。
  现在,数字化的生产流程:数据分析——选题——采访——发布——运营——反馈——数据分析,是一个头尾相接的,运营用户的逻辑闭环。
  现在总讲“私域流量”,其本质就是运营用户。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画像,不断拉新——转化——复购,形成和扩大自己的“流量池”。
  5.从“弱IP”向“强IP”转变。
  “IP”原意是互联网协议,现在引申为自带流量的符号或标志,是人是物都可以。
  2019年,新年第一天,蒋昌建作为主持人跨界出现在东方卫视《今晚60分》的主播台上,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蒋昌建自带光环、自带流量。他的“强IP”标签是:儒雅、睿智、冷静、理性、权威,正与《今晚60分》“新闻时评”的栏目诉求相吻合。拿来主义,也是一种创新,要素重新整合也是创新。
  我们要树立和培养自己的“强主播IP”“强记者IP”“强评论IP”“强服务IP”,形成合力,最终打造出“强民生新闻栏目IP”。
  6.从“舆论监督”向“建设性舆论监督”转变。
  许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都以舆论监督见长。监督作为媒体树立权威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是要控制好舆论监督报道的比例,二是要进行建设性的舆论监督。
  建设性舆论监督:就是问题导向,不一定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要找到矛盾冲突的“因”,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去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
  7.从“传统生产管理流程”向“网络数字化生产管理流程”转变。
  媒体的进化源于科技的驱动。新闻发布平台的网络化、数字化,倒逼我们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也必须网络化和数字化。
  这是实现“四全媒体”的基础性的技术工作。实现云编、云剪,云储存、云办公、云会议、云直播,把一切工作都放到云端,让所有工作在线化。
  三、发挥优势,主动求变。
  传统媒体是口含“金钥匙”,家里守着两座“金矿”的机构。
  “金钥匙”:传统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宣传机构,是有党和国家背书的。
  “两座金矿”:主流媒体最大的价值在于掌握着“内容金矿”和“资源金矿”。内容金矿——是媒体沉淀多年的每一条新闻、资讯,这些数据资产可以不断造血;资源金矿——包括渠道、权威性、影响力等,媒体是资源的平台,这是经常被忽略的价值。
  电视民生新闻曾经引领过中国新闻业的走向,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变革中,不要总是抱怨机制体制等行业环境的制约,它更需要我们听得见炮声的前线将士,激发内生动力,主动求变,倒逼改革,绝处逢生。
  融媒是干出来的!(作者:山西广播电视台 郭大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15期

  • 第2021-03-14期

  • 第2021-03-13期

  • 第2021-03-12期

  • 第2021-03-11期

  • 第2021-03-10期

  • 第2021-03-09期

  • 第2021-03-08期

  • 第2021-03-07期

  • 第2021-03-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