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6月15日讯(实习记者李京益 通讯员赵晋峰)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税务局立足实际,借鉴“两个经验”,依托“两个平台”,精准把脉县级税务局税费服务管理问题症结,创新探索“查病+治已病+防未病”工作模式,着力解决靶向治理不够精准、基层风险应对质效不高、基层忙而无序等“痛堵难”问题。
“查病”是“治已病”“防未病”的前提和基础。该局全面推广应用征管质量态势感知系统,对征管质量5C5R以及税费种风险监控业务指标进行全天候、自动化扫描预警,实现疑点数据扫描、生成、分发的全流程自动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隐患。同时,依托“征管智控中心”,统一归集各类疑点数据,对数据进行初步筛选、清分比对、去重整合,实现任务精准推送,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此外,打造数据分析专家团队,深度挖掘税费数据,探索构建数据风险模型,精准分析潜在需求、识别涉税风险,推进疑点数据分类、精准高效处理,实现动态相融、高效互动。
“治已病”是遏制问题发生的重要举措。该局集中专家团队优势资源对不同任务统一分析,制定规范数据处理工作指引,改善处理同类数据标准不一的问题。其次,加强风险任务的全面统筹和个性化应对,根据推送任务的风险级别及难度系数,梳理明确县区税务局和税务分局在风险管控和日常管理的层级分工,确定复杂事项的职责划分,提升风险应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此基础上,探索实施“集中性问题集中处理、专业性问题专业处理、一般性问题下发模板、个性化问题强化沟通”的分级分类解决机制,将面向纳税人的多环节业务事项集中由税费服务集中处理中心实施团队集中办理。
“防未病”关键是“防”。该局开展全方位全天候健康自检,探索建立“防未病”工作机制,加大对各类可能存在或发生问题方面的深层次扫描分析,并提出长效性根本性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防控关口前移,以精准提醒推送为先导、线上线下辅导为依托、动态监控规范为重点、风险整体防控为保障的基本架构,推动服务管理的流程重构与智能升级,创新构建“前端处置+智能控制”的税费服务管理新模式,减少存量的同时遏制增量,从源头上防控风险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