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山西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岳旭辉:光辉岁月如新 新闻理想起航

  •   6月20日下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西总站的会议室内,记者见到了岳旭辉。目前,他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西总站党委副书记、副召集人。虽然已经离开报社20余年,但是岳旭辉始终还是那个心怀新闻理想,在媒体行业耕耘的新闻人。
      原本就是熟悉的人,聊的也是过去那些熟悉的事儿。
      “1990年我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省环保局宣教中心。1993年,我怀着新闻理想,通过考试进入山西经济日报社,成为科教新闻部的一名记者。”岳旭辉说。
      虽然当时岳旭辉还是新闻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但是在一年之后,由他采写的报道《地方病祸起假盐》就在全省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谈及这篇报道,岳旭辉印象颇深。他说,因为水土原因造成的某种疾病就叫地方病。当时,山西省卫生厅地病处出了一份简报,其中一项内容是“近期调查数据显示,山西地方病之一缺碘病的数据大幅上升”。看到这份简报,岳旭辉就缺碘病的原因去地病处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根源在于盐业管理混乱”。
      地方病根源为什么来自盐业管理混乱?这触发了一个职业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于是,岳旭辉从山西盐业公司入手,了解到那几年山西加碘盐的销量急剧下降,原因是私盐和工业废盐流入市场,冲击很大。为了更具体地了解情况,岳旭辉深入交城、文水、汾阳、平遥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时过多年,回想起这段经历,岳旭辉用“年轻气盛、勇气十足”来形容当时的自己。这次采访很有成效,岳旭辉每到一地,先进行暗访,当遇到问题或者必要时再亮明身份变为明查,当地会有副县级以上领导出面配合工作,同时积极投入到整改当中。
      稿件采访历时半月有余,刊发之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并受到省领导的关注。时任报社领导要求岳旭辉形成专门的情况说明,由报社向省领导汇报。省里迅速出台政策严控私盐、工业废盐的流通渠道。省卫生厅、省盐业公司、工商执法部门都拿着这张报纸做宣传,让老百姓通过正规渠道去购买加碘盐。如此种种的后续作为,让山西的地方病——缺碘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篇报道也于次年获得山西新闻奖。
      对于当时年轻的岳旭辉来说,这篇报道是他在《山西经济日报》刊发的第一篇有较大影响力的稿件,为他的职业生涯“打基础、增信心”。他表示,《山西经济日报》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报纸,后来自己所写的很多调查稿件,基本上都有回应,并得到整改。
      在报社的8年时光,不仅承载了岳旭辉最炽热的青春年华,更见证了他从青涩记者到资深媒体人的蜕变。2001年,岳旭辉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他说,此前那些与油墨清香相伴的日日夜夜,为真相奔走在城市乡村的分分秒秒,早已将新闻理想镌刻进了生命年轮,曾经在文字上的精雕细琢对日后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非常感谢在山西经济日报社工作的那些光辉岁月。
      岳旭辉表示,在数字时代,希望报社能在媒体转型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开启40年后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王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7期

    • 第2025-07-06期

    • 第2025-07-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