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山西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巩国强:以专业洞察领略经济发展新精彩

  •   报纸是时光的摆渡人,用文字搭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翻看过去的一张张老报纸感觉很特别,好多经历一一浮现在眼前。”现任山西经济日报社总编辑的巩国强在报社工作的30多年间,始终没有离开采编岗位。30余年的采编生涯不仅是个人职业坚守的见证,更折射出一份专业经济类媒体的成长轨迹。
      在巩国强看来,专业性是《山西经济日报》安身立命的根本。所谓专业,不是简单地写就一篇“小作文”,而是凭借长期的采访实践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判断评估及预测的能力,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不仅是让读者看罢稿子之后一个“不错”的评价,更应该是让读者看过之后有足够的“嚼头”和回味。
      2006年12月29日在《山西经济日报》头版刊发的由巩国强采写的《山西优势有望造就“中国价格”》,新闻点就是一个会议。
      2006年的山西公路煤炭交易会,在普通人的眼中或许仅是一条常规会议新闻,但经记者的深度挖掘,却成为解读山西煤炭产业战略价值的重要切口。
      从当天股市煤炭板块的变化,到会议主办方有形无形的收获;从国家政策的微妙调整,到煤炭产业市场化的大势所趋;从山西优势资源的数据分析,到未来撬动市场行情的重要力量……这篇报道突破会议程式化框架,将股市波动、政策风向、产业数据等多维信息编织成网,以煤炭交易为“点”,延伸出山西能源产业升级的“链”。这种将微观事件置于宏观经济坐标中的报道方式,不仅展现了山西煤炭产业的资源优势,更前瞻性地预见了市场化改革浪潮下区域经济话语权的重塑。
      此稿荣获“中国经济新闻大赛优秀奖”,印证了专业深度报道在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已经过去10余年,《山西优势有望造就“中国价格”》的报道内核仍具有一些现实意义。稿件对山西煤炭定价权的探讨,与当下山西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不谋而合;对市场化机制的关注,也与国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部署形成呼应。
      巩国强回忆,这段时间,他经常想起在报社工作过的三位主任,即刘建国、屈建龙、杨崇德,他们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工作方法和风格不同,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们或严谨务实,或锐意创新,或沉稳厚重。巩国强说:“我在他们身上收获极大。我想说的是传承,四十年的历程,四十载的进步,每一代经济报人都把宝贵的经验潜移默化地刻入这张报纸。正是这种接续努力,才为报社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巩国强表示,四十载风雨兼程,《山西经济日报》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这不仅是对过往辉煌的深情回望,更是向未来征途的激昂宣言。

    本报记者王佳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7期

    • 第2025-07-06期

    • 第2025-07-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