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太原恒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不过是一家由十几人创立的“小作坊”,在20世纪80年代悄然起步。然而,经过四十余载坚持不懈的技术革新,其生产的不锈钢修磨机已在全球行业内声名远扬,远销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2022年8月,本报记者刘业飞撰写的报道《这家“小作坊”如何走向世界》横空出世,不仅为读者揭开了这家企业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成长为全球行业内知名企业的神秘面纱,更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企业蕴藏的深层价值。这篇报道在2023年荣获山西新闻奖二等奖。
对刘业飞而言,这篇稿子的问世,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采访,而是一次深度挖掘新闻价值的“掘进”之旅。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业飞得知太原恒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不锈钢修磨设备竟被全球十大钢铁企业中的3家所采用。作为一名拥有近20年从业经验的新闻人,他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意识到,这是一个不仅在山西,甚至放在全国来说都很了不起的企业,尽管山西企业家大多低调内敛、不爱宣传。
为了能在采访中精准把握关键,挖掘出企业背后的深层故事,刘业飞在采访前就做足了功课。他查阅大量资料,与行业专家深入交流,精心制定采访提纲,并列出了20多个关键问题。随后,他连续3天深入企业,与企业创始人、技术人员及普通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创始人袁文斌充满艰辛与激情的创业故事、员工们在生产一线的默默奉献、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中的探索与突破……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他笔下生动的素材。
“我期望通过这篇报道,让读者看到小微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所能激发出的无限潜能,以及它们为推动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刘业飞说,这家企业的成功,更是对无数坚持创新的企业家的鼓舞。
在谈及对新闻事业的追求时,刘业飞的神情变得庄重而认真。他坚定地说:“我要做一名有温度、有深度的记录者,从选择成为一名记者的那一刻起,我就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但刘业飞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新闻理想,坚持做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如今,他已经在报社工作15年,见证了报社从出版发行10000期到媒体融合等一系列重大历程。在《山西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他衷心祝愿报社未来发展越来越好,并表示自己将不忘初心,继续在新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负众望。
本报记者吕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