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苑

石磨的记忆

刘东霞

  •   现在,年轻人知道石磨的人不多了。石磨是过去农村常用的一种粮食加工机械,由上下两个圆柱形的磨盘组成,上下磨盘交合面上都锻着纹理,用以磨碎粮食。上扇有个磨眼,供漏下粮食用,一侧还有嵌进去的一截木把。粮食放进磨眼里后,手握木把用力转,上扇就转起圈,磨碎的粮食就从下磨盘里漏下来。磨眼里的粮食漏差不多后,不断往里填,一圈又一圈,米、麦、豆等粮食就磨成了粉、浆。为防止上扇在转动时位移,两扇磨之间还进行了固定,下扇是个同心圆,与上扇交合的圆柱外面是凹槽,用来接磨下的半成品或成品,凹槽外面的圆圈有扇形开口,通过开口把磨好的米、面顺入盛米面的器具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有记忆的年代,村里通了电,有了加工厂就很少用石磨磨粮食了,偶尔停电才用。因此,石磨的主要功能就成为将泡涨的小米兑水磨成米浆了,米浆再发酵,放碱,在火上做煎饼。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家户户打的粮食多了,每年秋天,新粮食下来,蔬菜也丰富,农民就一日三餐想着换换口味,改善下生活。收获了嘛,该庆贺就庆贺一番。早晨的小米饭改成炒煎饼,中午面条配菜,秋天配菜最丰富,有豆角、小白菜、土豆、萝卜、西红柿、茄子、青椒等,晚上的玉米糁改善为米淇,里面放豆角、南瓜、黄豆、玉米粒等。朴实的农家饭,吃起来香喷喷的。傍晚,农民端上大碗到大槐树下边侃大山边吃饭,洋溢着笑脸,把幸福的心情写在脸上。
      老家的风俗,除大年初一早晨吃饺子外,从初二到初五,每天早饭是炒煎饼配玉米粒汤。煎饼是干饭,配玉米粒汤正好中和,这样的干稀搭配吃得很舒服。炒煎饼是以萝卜或土豆作主菜,炒半熟,放少许水,上面焖上煎饼片。水干,煎饼片也热了,搅拌均匀即可食。腊月二十到二十九,家家户户做煎饼,要多备出些煎饼,够几天吃,而煎饼的主要原料就是米浆。
      村子里有两盘石磨,一盘放在村西头老胡家院子里,另一盘放在村东头我家院子里。我家院子里的又安置在我家窗户下面。磨米浆的人在窗户外面说什么话,我家里听得清清楚楚。那几天,磨米浆的人排队,地上的缸缸坛坛排了一长溜儿,外面冷,主人们就到我家里取暖。他们和我妈聊东家长、西家短,年货置得怎么样等等,我家里人来人往不断。有的磨半藏,水不够了,就去我家讨水。我妈是来者不拒。我小时候,有些人还在我家里逗我玩,甚至给我个糖块吃。我很乐意我家这样子,就特别盼过年。对年幼的我来说,家里成了人聚的场所,这似乎是一种荣幸。晚上,我家灯光透过玻璃窗户正好照到外面的磨石上,磨米的不用点灯,借我家的灯光也能操作,虽然灯光暗淡,还有窗户木格子投下的黑影,但朦朦胧胧的也能看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的普及,农民除草用除草剂,收麦用割麦机,碾米用碾米机,传统的手工机械作业每况愈下。村里的两盘石磨,不知产生于何时,工作了多少年代,经历了多少双手的抚摸,如今渐遭冷遇,很少有人问津。尤其随着城镇一体化的推进,村里人大部分都到城里生活了,一个个空院落显得那样荒凉。人都走了,院子空了,我想,石磨若有思想,只能对着空空的院落长长叹息了!

      (作者单位:晋城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06期

    • 第2023-05-04期

    • 第2023-04-27期

    • 第2023-04-20期

    • 第2023-04-13期

    • 第2023-04-06期

    • 第2023-03-30期

    • 第2023-03-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