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苑

惊蛰,惊着了谁

李文晓

  •   惊蛰节气,让我想起一些与惊蛰有关的事。同时又在想,惊蛰究竟惊着了谁?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春季的第二个月,也称仲春。这时,北方尚有寒意,而黄河中下游一带,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伏一冬的虫儿们开始苏醒,人们认为它们是被天上的雷声惊吓而醒的。昆虫入冬深藏地下,不饮不食,称为“蛰”,即蛰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蛰虫惊而出走矣。”我们的古人认为,虫子是被惊着了,慌张爬到地面。其实呢,昆虫大多听不到雷声。春天到来,气温回暖,昆虫结束冬眠,开始活动,生长繁育,这才是真正原因。
      尽管古人“惊蛰雷震虫出”的说法很奇葩,但对节气与农事相关却是很靠谱的。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观察总结,形成了二十四节气。惊蛰在其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农谚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预示繁忙的春耕开始,人们下田劳作,春天撒下粒粒籽,期盼秋收万颗粮,亘古不变,实实在在,一点都不奇葩。
      要弄清惊蛰到底惊着了谁的问题,需要先把“惊”这个字解释一下。惊,指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比如惊慌,吃惊。还有一层意思,惊动,比如打草惊蛇。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说“马惊了”。再一个就是震惊,《楚辞·招魂》有“宫庭震惊”的记载。唐朝诗人王维在他的《鸟鸣涧》诗中,一句“月出惊山鸟”更是神来之笔。
      惊字还有一层意思,惊唬,就是惊动,吓唬。有个词惊耍,竟然是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
      由此看来,惊蛰把地下的虫子吓得爬出地面,也就算不得奇葩了。
      惊蛰最奇葩的,最具惊悚感的,大概要数黄帝战蚩尤这件事了。也不知我们的前人怎样的脑洞大开,把惊蛰与黄帝战蚩尤联系在一起。是不是就因为惊蛰节气有打雷的现象,人们称为雷鸣,才一下穿越到上古时期。
      那时,黄帝打败炎帝,四方诸侯拥戴,贵为天子。然而,就有个叫蚩尤的家伙不服气,三番五次来挑战,说你黄帝打败炎帝就成了天子,我蚩尤偏不服,我若打过你,那天子不就是我蚩尤的吗?
      话说这蚩尤生性残暴,手下有八十一个弟兄,个个骁勇善战。传说他们都是兽身人头,铜头铁额,吃的是沙子、石头。蚩尤出征和黄帝打仗途中,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这可不得了,他们把这些铜矿石全都吃下去,不仅全都铜身铁臂,坚强无比,还装备起了铜制的剑、矛、戟、盾各种兵器。眼看着装备精良的蚩尤,联合风伯、雨师和夸父几个同样不服黄帝的部族,气势汹汹前来挑战,黄帝犯难了。
      黄帝是个慈悲爱民,厌恶杀伐的人,为避免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灾难,采取怀柔政策,一次次劝说蚩尤休战。蚩尤不听劝告,一定要和黄帝争个高下。黄帝叹息说:“我若让位于你蚩尤,天下子民定会遭劫难;我若姑息蚩尤,必是养虎为患!”
      无奈之下,黄帝只得亲自率兵出征应战。几番对决下来,双方交战七十多个回合,黄帝胜少败多。一天,黄帝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便驾着云朵,翩然离去。黄帝醒来,手中果然有一本《阳符经》,黄帝读到“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顿然悟出战胜蚩尤的制胜之法。设九阵,置八门,阵布三奇六仪,制阴阳二遁,最终演化为一千八百阵,名曰“天一遁甲”阵。黄帝决定用此兵阵与蚩尤一决雌雄。
      出征之前,为鼓舞士气,黄帝得知有一头叫“夔”的猛兽,吼声震天,直贯九霄,便把夔捉来,扒皮做了一面鼓。又将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这“夔牛鼓”,一敲声震五百里,连敲几下,远播三千八百里。黄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大鼓,建起了振奋士气的强大鼓队。
      新的对战开始了,黄帝布好阵容,下令擂起战鼓,那夔牛鼓和八十面牛皮鼓一起抡响,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士个个勇气倍增,而蚩尤的兵将人人丧魂失魄,落花流水,兵败四散,黄帝便不战而胜。
      这活脱脱就告诉我们,蚩尤并不是被黄帝打败的,而是被夔牛鼓惊天动地的巨响给吓的溃不成军,彻底失败。这才是:

    夔牛鼓声急,蚩尤惊吓疲。
    惊蛰惊着谁,原是一牛皮。

      更有好事者继续演绎传说:黄帝乘胜追击,发现蚩尤的头被砍掉了,身首分离,只见那头还在空中飞行,逢高山长河跨越,遇大川平原腾飞,悬崖峭壁更不在话下,黄帝怎么也捉不住。黄帝突发奇想,叫人将夔牛鼓一连又擂了九下,终于使蚩尤隐身的魂魄被震散,原来蚩尤那身首两处是个假象。他终于被黄帝抓住,挥刀杀死了蚩尤,他的骨架堆积成了中条山,血流成了河,源源不断涌入运城盆地,不知经历了多少年沉淀转化,变成了如今的百里盐湖。
      从此,黄帝成为华夏天子,开启华夏民族繁荣之路,他的“蒙鼓皮,鼓士气”的习俗也流传至今。
      传说毕竟是传说。距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权当听故事。可现实生活里,我还真听说一件惊蛰惊着人的事情。
      我的老家有“打小人”的说法,惊蛰时“打小人”最灵验,因为这天“小人”最容易出口伤人。我村狗娃媳妇打“小人”,却打得自个伤痕累累,颇为蹊跷,一时传为村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说起狗娃媳妇,在我们村可算是个厉害人。她那时大概四十多岁,个头不高,尖嘴瘦脸。驼背却扬着脸,像一根又短又弯木桩上顶着个没把的扁筐。腰长腿短还罗圈着,如鲁迅先生笔下走形的杨二嫂,人家细脚伶仃,她却矮矬短小。虽然这副模样,也是明媒正娶,重金厚礼迎进家门的。
      那时穷啊,狗娃弟兄四个,四条光棍。她是老大媳妇,全家东挪西凑,砸祸卖铁才将她迎娶回来,公婆拿她当宝贝,她却把自个当皇后。进门不久,总是抱怨这不好,那不行。还时常和别家攀比,比不过就嫉妒,就骂丈夫没本事,捎带把公婆也数说一顿。家里原先虽穷还算和睦,自她进家,简直鸡飞狗跳,没个安宁日子。公婆和村里人诉说,她碰上就指桑骂槐,弄的谁也不敢和她公婆说话。
      她家是个坐北向南的土院子,就是依地念下挖的土窑洞。三孔窑她住在正中,公婆被赶出了院子,三个兄弟见势不妙,也都躲得远远的。这个小院在我们村荒草坡最边远的地方。紧挨她家院西边没有人家,荒草淹没一长溜的坟堆。有一年的惊蛰节,狗娃媳妇要“打小人”了。在她的心里,嫁入这个穷家,不如意的光景,处处比不过别人,都是小人在作怪。她要打小人,出恶气,把那些比自己强的人都诅咒一遍,让他们倒霉,光景过的不如自家才开心。
      她将纸剪成的小人,写上心里嫉恨那些人的姓名、时辰和八字,放在她家的西墙根,先用鞋底使劲拍打,嘴里还念念有词,打了一顿后,再在小人的嘴上放上纸剪的刀,意思是将小人舌头剪烂,叫他还说闲话,扯是非。又在小人肚上放一把纸刀,要挖出小人的黑心肠。还要在小人的脚上放个纸锁链,要把小人双脚锁住,叫他不能乱跑。这些都弄完后,觉得小人被她制服了,锁链捆住了,再用鞋底使劲打,嘴里念叨:“打你小人头,叫你没有头。打你小人手,叫你没有手。打你小人脚,叫你不能走。”这些还不解气,狗娃媳妇还每天早上把尿水往那些“小人”身上浇。从惊蛰开始,她一连骂了十来天,打了十来天。
      有一天,她正在西墙根打小人,灶房突然起了黑烟。狗娃又不在家,偌大院子就她一个人。浓烈的气味把全神贯注打小人的她呛到了,才发现起火了。这时才着急忙慌跑出来喊“救火”。待村人进院,火已经起来了。人不敢近前,眼看火越烧越旺。她平时净积攒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越发容易燃烧。正当大伙手足无措时,狗娃媳妇忽然想起一件烂棉袄里藏着的钱,便不顾一切冲进火里。大伙将她拉出来时,她已被火燎的灰眉土脸,头发也着了,衣服也冒着烟。大家七手八脚扒了衣服,有人兜头浇下一桶泔水,还有人把西墙根的尿桶拎过来倒下,总算灭了她身上的火。
      狗娃媳妇住进了医院。村里人说,她诅咒别人不成,反倒自己招祸。那些被她写了名字在小人身上的人,更是要上门找她算帐。有人就劝说:“老天自有报应,还算啥帐”。
      人总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还发誓赌咒“做了亏心事,天打五雷轰”。其实,只有胸怀宽阔,内心坦荡的人,才不会心里有“鬼”,也就不会被谁吓着。
      惊蛰,到底惊着了谁?不过是自己吓自己而已!

      (作者单位:平陆县交通运输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3期

    • 第2024-12-26期

    • 第2024-12-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