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聚焦两会

李霞代表:保护土壤结构 加强地膜生产监管力度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地膜的不当使用和回收处理不到位,导致大量残膜滞留田间,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影响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导致作物减产。我省现在还有部分地区对地膜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力度不足,执法不严,导致地膜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李霞建议: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有关地膜生产、使用、回收和处理的具体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规使用和处理地膜行为的处罚力度。二是强化监管执法。严格源头生产监管。加强行业管理,引导生产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大重点企业运行监管力度,加强地膜产品生产质量监管。加强市场质量监管。抓好地膜产品质量监督,对农资销售市场、网络销售平台的地膜产品进行质量检查,依法处置销售非标地膜商户或平台。强化使用回收监管。引导农民、种植大户、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使用地膜,及时回收废旧地膜。加强农膜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监管。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对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的农户应多给予补助,提高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回收地膜的厂家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扶持地膜回收体系的发展。四是建立回收处理体系。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地膜回收处理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膜回收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同时,制定合理的回收价格和政策,调动农民和企业参与地膜回收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史晶雯采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27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0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