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的当下,图书馆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几乎所有城市都有图书馆,很多图书馆甚至成了所在城市的地标。这不仅使城市平添了几许书香,也为市民乐享文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然而,据观察,不少城市的图书馆往往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节假日期间,图书馆里座无虚席;平时工作日里,图书馆则显得有些冷清,举目所见大多是一些退休后闲来无事的老年读者。
之所以如此,与各地图书馆目前普遍实行的“朝九晚五”制不无关系。节假日读者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赶上图书馆的开闭馆时间,有条件到图书馆读书学习;至于平时开学、上班之时,图书馆“朝九晚五”制不免与学生、上班族的业余时间形成冲突。
众所周知,各地加强图书馆建设,不是用来撑门面的,主要还是为了养成全民阅读的良好习惯。现在的图书馆条件好了,藏书丰富了,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那么,就应使这一社会文化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用。像目前许多图书馆出现的这种两极分化情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无形之间也在消弭着读者的阅读热情。
现在越来越多的书店尝试延长营业时间,有的甚至采取24小时昼夜营业制,以种种活动开启书店夜生活,满足读者的图书文化消费之需。图书馆与书店都以“阅读”为经营着力点,作为图书馆,虽不至于像商业化的书店那样积极迎合市场,可也绝不应“身子进入了新时代,脑子还停留在过去”。
促使图书馆改变“朝九晚五”的开闭馆模式,目前来看,的确面临一定困难,比如工作量增加后的人手紧张,晚间开放后的成本控制,等等。图书馆经营属于公益文化事业,只要城市管理者倾听社会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对症施治,从经营方式的创新上不断做文章,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周围群众生活的亲密伴侣。
周慧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