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康熙御制龙凤呈祥松花砚

  松花砚,顾名思义,以产自东北松花江边而得名。然清代以前,其名不彰,不能与四大名砚并列。康雍乾三朝,祖孙三代崇尚文治,雅好文玩。发现松花砚质量优良,且为满族发祥之地名产,故深得宫廷赏识。一时风行景从,禁止民间采挖,专供皇室享用。
  据记载,康熙慧眼识珠,将松花石提升为砚材,还写下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制砚说》,以选松花石来表示他不拘一格选人才:“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此良砚材也,命工度其大小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方,磨隃蘼试之,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爰装以锦匣,胪之棐几,俾日亲文墨。寒山磊石,洵厚幸矣。顾天地之生材甚伙,未必尽见收于世,若此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不大可惜哉!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于制砚成而适有会也,故濡笔为之说。”他命宫廷工匠将松花石制成砚台,还常常赏赐给大臣,其中康熙四十二年,一次性赏赐翰林院官67人,每人一方绿色松花石砚。清代宫廷松花石制作,盛于康雍乾三朝,嘉庆以后就几乎不再制作。御制松花石所传达的正是清朝最鼎盛时期的气息,因此历来受到藏家珍视。
  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雕龙凤砚,长15厘米,宽10.5厘米,砚盒呈黄色,砚面端浮雕龙凤呈祥图案。砚盒用黄绿相迭的松花石巧雕而成,黄色石材琢成砚盒主体,绿色石层用来巧雕盒盖上装饰性的夔龙夔凤纹饰,古朴精细,工艺之佳让人惊叹。砚呈长方形,形制规整,棱角分明,色泽天青淡雅,石质细腻致密,触之手感温糯。砚池四周边缘浮雕变体夔龙纹,连绵不绝。砚底刻楷书铭文“以静为用,是以永年”,篆书印文为“康熙宸翰”。
  “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取自宋代名人唐庚《古砚铭存》中“不能锐,因以钝为体。不能动,因以静为用。惟其然,是以能永年”。其前又有序称:“砚与笔墨出处相近,独寿夭不相近也,笔之寿以月计,墨之用以岁计,砚之用以世计。其为体也,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乎。其为用也,笔最动,墨次之,砚静者也,岂非静者寿而动者夭乎。吾于是得养生焉?”古人用笔、墨、砚的功用,演绎锐钝、动静之情志,并引发出万物寿夭之理,以为养生之戒,对人生处世和养生堪称意味深长。
  松花砚以其温润如玉,翠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的特点深受帝王喜爱。康熙对松花砚十分欣赏,封它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使用,并赞誉松花砚:“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关于康熙将松花砚封为“御砚”,还有一则这样的小故事:传说早年有一举人用松花石做砚,进京赶考时,寒冬研墨不冻,考官报以朝廷,康熙钦点一方并予以亲检,果然起墨益毫,且石色如雪中翠松,甚是喜爱,即命内务府砚工用松花石琢砚,康熙验后,大加赞赏,并赐封为“御砚”。

刘卫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29期

  • 第2022-09-28期

  • 第2022-09-27期

  • 第2022-09-26期

  • 第2022-09-25期

  • 第2022-09-24期

  • 第2022-09-23期

  • 第2022-09-22期

  • 第2022-09-21期

  • 第2022-09-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