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评论

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在新时代条件下获得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人才多种多样,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自然在列。让更多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得以提升,在具体实践中脱颖而出,必须构建日益完善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就我省来看,产业工人数量约36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一半。让有为者有位,我省在推进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方面,自上而下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探索实践。比如,印发《山西省新发展阶段“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培养技术工人、高素质农民;成立山西工匠学院,着力打造成一线职工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劳模工匠攻关基地;广泛开展职工“五小”创新、工匠选树命名、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等等。一批高技能人才涌现,特别是像航天特级技师韩利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巩志义等脱颖而出,发挥了突出作用。
  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关意见就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持续取得预期成效,关键还得高度重视、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出发,不仅要创新体制机制,而且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支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政策,确保落实到位、落地见效。作为人才培养主体,行业主管部门要有前瞻性,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企业要形成自觉,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产教融合、名师带徒、岗位练兵等形式,不断探索适宜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当然,作为产业工人,自身尤当主动出击、艰苦磨炼,积极投身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中,在奋斗中绽放青春风采。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也为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提升创造了空前良好的环境,众多产业工人必将由此进入成长成才的快车道。

周慧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31期

  • 第2022-10-30期

  • 第2022-10-29期

  • 第2022-10-28期

  • 第2022-10-27期

  • 第2022-10-26期

  • 第2022-10-25期

  • 第2022-10-24期

  • 第2022-10-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