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趴在课桌上午睡,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琼丽建议,在全国中小学推行“趴睡”变“躺睡”,将“躺睡”作为一项硬性措施,统一推广纳入学校考核。消息既出,引发热议。
调研显示,我国绝大多数非寄宿制中小学缺乏午休设施,学生多是趴着午睡,影响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认为,“趴睡”会影响视力和呼吸功能,容易诱发颈椎、腰椎等疾病。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中比例颇高的脊柱侧弯问题,她认为让孩子们舒心“躺睡”,是一项必要的预防性措施。
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为让中小学生在校实现“躺睡”,全国多地已做出有益尝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一所小学配备了午休柜,教室的储物柜面板可在液压装置辅助下放平成床,供学生午睡。浙江省多所学校更换了特殊课桌椅,午休时只要将桌面抬起,放下椅背,座椅就变成了“午休床”或躺椅。
午休是“趴睡”还是“躺睡”,看似只是调整睡眠姿势的小节,实则是事关孩子身心健康的大事。在现有教学空间和经费条件下,各地应借鉴先例,创新思路,实施一地一策、一校一案,因地制宜地创造“躺睡”条件。既可利用阅览室、音乐室、闲置教室等空间,打造专用午休室,也可在教室内直接更换、配备特殊课桌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午休质量,也要从资金上给予有力支持,以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在校实现优质午休,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栏撰稿邬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