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评论

让主题教育成果惠及民生

  全省284所城区小学实现“放心午餐”全覆盖,预计服务学生人数达14万以上;公益性零工市场实现县县全覆盖,累计提供零工岗位9.3万个、服务零工7.5万人次;免费送戏下乡进村13329场,惠及群众近700万人次……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亮眼数字,彰显了我省民生事业发展的可喜成绩,是惠民生、暖民心的有力实践,也是主题教育成果的生动检验。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办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就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重实践、建新功的具体抓手之一。今年的12件民生实事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不断改善民生,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民生问题的解决情况是重要标尺。说到底,主题教育成效如何,最终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第一批开展主题教育的单位,把学习成果、调研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干担当,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第二批主题教育已经拉开帷幕,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确保12件民生实事如期实现、兑现承诺的基础上,突出群众实际感受,突出群众普遍受益,根据群众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优质高效办好民生实事,纵深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民生实事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能不能办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让群众满意,关键在于落实。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也更具体。要坚持开门搞教育,在真心实意与群众接触中找准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工作中的难点堵点,以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把每件民生实事办好,特别是一些民生项目对应着群众急需、发展必须、民生短板、工作弱项,更需加以督促落实。同时还要抓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办实事、解民忧不仅是主题教育阶段性的任务要求,更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在价值取向和长期行动自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破解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

李泽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11期

  • 第2023-09-10期

  • 第2023-09-09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6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4期

  • 第2023-09-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