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青年了,却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先生青年时代在英国留学期间,以当时青年所关心或是应该关心的事情为由头,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从《谈读书》开篇到《谈人生与我》结束,谈读书、谈生活、谈人生,优美的文字,贴切的话语和生活的气息能迅速把读者带到文章中,身临其境中能找到自己学习生活的痕迹,有感动,有顿悟,更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阅读的过程是回忆的过程。朱先生在《谈读书》中说,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确实是,小时候,总感觉读书太辛苦,坐不住,读不下。玩兴使然,总感觉读书以外的世界是吸引人的,是精彩的。书里的世界没有当下的生活贴切与痛快,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典故在感受古人苦读书的同时,感觉到了读书的苦。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放下了书,与伙伴们开始了游戏。时过境迁,我们在光阴里丢掉了什么?丢掉的是读书的时间和对世界的认知。正如朱先生在《谈读书》中所说,人类学问日益精进,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
少时,玩闹的兴趣大于读书。朱先生专门给青年人写了《谈动》与《谈静》两封信。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在动中可以寻出无限快慰。先生写动,窃以为在学习之余以“动”宣泄而尽兴,免得抑郁无聊,因此让谈谈笑笑、跑跑跳跳。朱先生所谓的“静”,是指心界的空灵。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忙里偷闲,闲中习静,做一个有趣味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回想儿时,没有多大能耐却总想做一些“大事”,而往往是“大事”做不成,小事做不好。先生在《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这封信中讲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别人不管,我自己只能做小事。别人鼓吹普及教育,我只提起粉笔诚诚恳恳地当一个中小学教员;别人提倡国货,我只能穿起土布衣到乡下去办一个小工厂……正所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小喻大,朱先生在他的另一封信中告诉我们,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我们要把每一件事当作大事做,当作难事做,成熟的标志不是你能做大事情,能讲大道理,而是你能开始做小事情,能去理解身边的小事情。我们要学会站在远处审视自己,小草虽小,但它拥有脚下的土地。
阅读的过程是提升的过程。在20世纪20年代,朱光潜先生谈到了多元宇宙。在《谈多元宇宙》中,讲“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不脱实,不脱俗,在朱先生看来,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他所谓的“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在享受生活中领略到生活的美。
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到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朱先生在《谈摆脱》一文中说,生命征途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但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人生其实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小时候,家长帮忙做选择,长大以后,自己做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取舍的过程,也是得失的过程。读书获得学问,学问先博大而后能精深,这样才能有助于选择并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人生漫长,但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阅读的过程更是反思的过程。《谈升学与选课》一文中先生深深感觉到职业教育应该有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倘若先没有多方面的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则职业教育的流弊,在个人方面,常使生活单调乏味,在社会方面,常使文化肤浅偏狭。当时的职业教育和现在的职业教育有差异,有差距。但先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却有相当的高度和深度,放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在职业教育这行工作近8年,时不时能看到职业教育的不专、不精、不广,朱先生对职业教育的评价直到今天仍值得借鉴。
朱先生在《谈人生与我》这封信中讲他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方法里,他把他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起玩把戏;第二种方法里,他把他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站在前台,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生活就是为生活,别无其他目的。站在后台看人生,件件都有趣味。生活中,每个人或是主角,或是配角,或是旁观者。做主角时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做配角时要全心全意地配合主角做好事;旁观者时要学以事实为依据去思考问题,这样会看到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一个世界。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我们要做读书的主角,最后,以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共勉: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习字宜有恒,作文宜苦思。
张飞 辛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