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其中明确要严厉打击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令营”等名义进行变相违规培训等。
“双减”改革实施以来,各地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隐形变异开展校外培训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寒暑假期间,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科类培训“换马甲”“钻空子”逃避监管等现象,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更影响了“双减”工作成效。
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丰富充实、轻松愉快的假期,显然需要严防严查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全面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但是,除了加强硬性监管之外,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发力、疏堵结合,让违规培训无空可钻。一方面,要加强假期安排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假期活动作出合理安排。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资源,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等活动,让学生亲近美好自然、体悟亲情温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此外,应鼓励学校、社区探索开展托管服务,努力为部分家长解决照看难题。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做好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必须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