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一个暖意融融的周日,一家7口决定驱车前往山阴县境内的广武明长城。
午后,从朔州市区出发,沿二广高速朔州支线,车子向着喧嚣之外的静谧驶去。约半小时的车程,在新广武收费站下高速,顺着208国道向南行驶不远,直奔目的地——广武明长城的月亮门。进入新广武村,令我眼前一亮,周围的变化太大了,与我十年前来时的景象简直是天壤之别。
近年来,山阴县委、县政府以“打造灵秀古城建设新韵山阴”为目标,利用广武长城遗址遗迹基础设施建设旧广武历史文化名村,新开发了广武滑雪场、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等,辐射带动更多的文旅项目落户广武,全力建设长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长城边塞文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使千年长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广武村,是进入广武长城的必经之路,沿路以长城命名的“长城人家”“广武餐馆”等餐馆随处可见。不大一会,看到指路牌上“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几个醒目大字,右转就是上坡路,山路弯弯曲曲,车子喘着“粗气”缓缓爬行,一直爬到了半山腰的停车场。
虽然时值冬季,寒意渐浓,却挡不住人们攀登长城的热情劲儿。宽敞平坦干净的停车场上,人头攒动,有旅游大巴私家车数十辆,新建起的亭台长廊里有供游人休息的排排长椅,不出百米就有一个垃圾回收箱,不远处还有配套的公共卫生间。停车场靠近长城边,立有“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广武段’”字样石碑。紧邻石碑便是攀登长城起点处,这里,用圆形石头墩把停车场与起点处隔开。地面上,由好多颗河卵石拼组而成的硕大繁体“广武”二字刚劲有力,紧紧镶嵌入地,游人从此拉开攀登长城的序幕。所走之道,一刬是防滑砖铺设。直线爬行百余米,左转进入长城的“溢洪池”。池子前,大石头上“溢洪池”3个大红字格外显眼,“溢洪池”用来分流长城上的雨水,发挥着泄洪作用,保障长城不受洪水侵蚀。
随行的大孙女大桃,今年7岁,小孙女暖宝4岁半,姐妹俩听说登长城,高兴得又蹦又跳,边走边唱着《布谷鸟》,“我是森林中的布谷鸟/家住在美丽的半山腰/看太阳落下去又回来/世界太多美妙……”暖宝比姐姐调皮,一下车,拿出她的“七星瓢虫”面具戴上,摆出了各种调皮的架势,让妈妈为她照相。大嗓门的桃子姐姐也不甘示弱,两手贴嘴,捂成喇叭状,扯开嗓子吼出了“月亮门,我来了!”一路上,暖宝调皮伸出小手指头指着天空,“我看到天上的月亮了,我看到天上的月亮了!”众人仰头顺着暖宝所指的方向看去,天上还真有个月亮哩,逗得一阵好笑。面对爬坡行进,姐妹俩要与大人们比毅力,谁都没有退缩,时而赛跑,时而坐下来歇缓,你追我赶,尽情地玩耍。
快到月亮门这段长城,修建了栈道,供游人攀登。栈道全部木制,抬头望去,足足有七八十个台阶。拾级而上,游人行走在栈道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谁都手里捏着一把汗,抬腿每迈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相互搀扶;亲眼所见,有胆大游人快步攀登,半道上打“退堂鼓”的女游客也不在少数。经过近半小时的攀登,终于登上了盼望已久的月亮门。
2016年秋,月亮门受大雨和强风影响而坍塌。经过抢救修复,月亮门重现往日风光,仍然屹立在长城之上。如今,再次置身于月亮门前,重修的门楼台较修复前宽敞了许多,全部用明代大青砖包砌,加上白石灰勾缝,俨然跨越时空,修筑长城浩大工程竣工在即,是那样雄伟壮观。月亮门前,有本地、外地游人聚集在一起,有登山爱好者小憩;有玩快手、抖音直播的,月亮门成了网红打卡地,十分热闹。驻足月亮门前,颇有登高望远之感。此时,微风掠过,极目眺望,两侧山体黑紫,山峦起伏而陡峭,望长城逶迤,好像旌旗猎猎,战鼓擂响,身披铠甲,与将士一道驰骋疆场。不远处的旧广武城,方方正正地伫立在山口之边,向世人诉说千年的往事;二广高速宛如一条灰色飘带,纵向往北延伸;还有汉墓群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全家人顾不上爬山的疲乏,选位置,做调试,忙拍照,“一、二、三,茄子!”随着智能手机拍照倒计时灯光的闪烁,咔嚓一声,月亮门、长城等张张照片就这样搞定了。冬天,昼短夜长。快下午5时,夕阳西沉,全家人恋恋不舍地踏上了下山路……
这一趟登广武长城之旅,虽然短暂的只有几个小时,却释放了工作压力,放松了心情,更让孩子们有了与大自然拥抱的经历和亲切感,真可谓,身心愉悦,两全其美。
王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