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寯藻在山西,特别是晋中一带,可谓妇孺皆知。“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文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他一生勤政爱民、举贤荐能、政绩卓著,后世莫不赞叹、追念。他与狄仁杰、白居易、柳宗元、司马光、薛瑄、于成龙、陈廷敬、孙嘉淦等被尊为山西古代清官廉吏。《忠清亮直祁寯藻》便是山西廉政文化丛书之一,讲述了祁寯藻的平生趣事和清廉品格。
翻开装帧精美的封面,用宣纸绘制的11则插图似连环画一般,图文并茂,截取了祁寯藻一生的精彩片段:顾念民劬、革新陋规、马首农言、禁烟乐府、婉谢银钞、不忘恩师、承担使命、大局为重、犯颜首辅、泣血痛陈,勾勒出祁寯藻的人格气质。
正文分生平小传、忠清亮直、当代启示和箴言警句四部分,小传虽短,叙述清楚祁寯藻的生平轨迹,内忧外患,勠力奋争,描绘出一个身处乱世的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仕途沧桑。
人到七十古来稀,可致仕归田多年,七旬祁寯藻被朝廷重新启用,做了同治皇帝的老师。人常说,盖棺定论,但朝廷此番重用祁寯藻就给出了“忠清亮直、学问优长”的评价。死后,朝廷谥以“文端”,入贤良祠,足见其人品之贵重,才学之卓越。
忠是忠孝,尽忠国家,孝悌亲人;清是廉政爱民,两袖清风;亮是心怀坦荡,事理分明;直是秉性正直,高风亮节。书中重点讲述了祁寯藻的家庭影响,四世清誉,同做楷模。人有点像种谷子,土壤尤为重要,所谓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生命的底色,祁寯藻少年磨难,父亲祁韵士流放新疆4年,妻儿回到故乡,从京城到乡野,从富裕人家到清贫度日,对少年祁寯藻影响至深。后来他随父亲去兰州、下江南,丰富了阅历,也开阔了思维。路不是坦途最好,风景或许在转弯处,在悬崖边。
丁忧回乡时,哀农敬农,祁寯藻写下“给老百姓看”的《马首农言》,是山西农业第一部农学专著,亦是他体恤民生、为农立言的集中体现。作者着重描写了祁寯藻交游的历程,与林则徐、徐继畬、张穆等人在学问上的互动和人情往来。比如,徐继畲杰作《瀛寰志略》是祁寯藻资助刊印,张穆遗稿《蒙古游牧记》是祁寯藻作序并出版……古话说,门里出身,自会三分。作为家学渊源的学者,祁寯藻延续父亲治学方向,对史地研究颇有建树,影响其子对经世致用学问的崇尚和支持,从而形成祁氏家族研学西北边疆史地的传统。
此书是廉政丛书,清廉自然是作者着墨最多的地方。从祖父“动静胥归于正,身心自养其和”的人生哲学,到父亲“西河模楷”的匾额,从少年时被母亲杖责,到为官时革除陋规痹症,爱民怜民,祁寯藻亲民本色可谓一以贯之,从未改变。
“细雨飘零驿路行,夫仆舆覆惹愁生。息翁抚慰怜凄苦,顾念民劬美誉赢。”“道旁官柳无好枝,虫食其叶人食皮。”“可怜辛勤僵十指,半为输官半鬻市。”“采棉复采棉,棉花满秋田。喷香裹粉白且鲜,重如柳絮轻如烟……织成尺布不上身,且免米盐乞旁人。”祁寯藻诗作流传甚广,但对劳动人民的悲悯贯穿始终,而这种情怀和本色,是其为政清廉的基础。
试想一个何不食肉糜的人,怎么可能关照民生,同情和爱怜百姓?为体现祁寯藻的品格,作者选取了一些重要事件。比如震惊京城的山西赵二姑案件。那年,祁寯藻远在湖南学政,听闻榆次县民女赵二姑的千古冤案,上书朝廷,力主让刑部主导此案,惩治官场腐败,推动冤案翻案昭雪……
朝廷积弊难返,一人之力,如螳臂挡车。朝局动荡,作者在书写祁寯藻官场作为之余,书写了师生之谊和提携后辈等内容,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祁寯藻,跋涉百公里,看望启蒙老师张观藜,追念30年前同去看望傅山书法,书法文脉在此交集,流传于世;有“奇才异能”的恩师黄钺,助力祁寯藻走上仕途,相交甚厚,影响深远;还有在兰州和保定,祁寯藻得到那彦成的照拂,学业精进,并与那家儿子建立友谊;同乡张穆和田嵩年的过早离世令祁寯藻痛心疾首,捶胸顿足……
生而为人,亲情、友情、爱情都必不可少。一个立体的人,是有七情六欲,是有悲伤欣喜,一生走来,离不开亲人扶持,贵人相助,友人陪伴,这些看似琐碎的人和事,被作者着重刻画,很像是画作细节处的皴擦,虽然稀小非主干,但凸显机理和纹路,关乎最终呈现效果。
《忠清亮直祁寯藻》末尾,摘录了祁寯藻的箴言警句,人一生或者有数百万言,著述甚多,若能被念念不忘数句名言,已然不易,殊为珍贵。这些零星的亮片,犹如画中苔点,寥寥数笔,参差之间,气韵相通,仿佛曲终歌罢,令人回味品咂,久久难忘!
周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