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中国的文学作品一直在见证着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比如我们小时候读到的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团圆》、王树增的纪实文学《朝鲜战争》、路翎的小说《洼地上的战役》等等。时至今日,我们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忆有很多都是来自于文学艺术的再现。2023年,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从少年视角出发,以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真实的中国少年援朝支教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慈江雨》出版。
一部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离不开好的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抓好了,作品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慈江雨》能突破宏大叙事类选题,另辟蹊径,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观照重大主题,可以说打开了一个新的少儿主题出版思路。它不像《金刚川》《长津湖》那样,去表现惨烈的战争场面,也没有过多的悲壮的故事情节,而是选择了抗美援朝的又一个战线、又一个领域,去挖掘其中所蕴藏的独特的少年成长故事。这样一部好作品,创作的源头肯定是在作家,但发现它的可能是编辑,而且最后能高质量地呈现出来,编辑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从出版角度来说,《慈江雨》作为一部少儿主题出版物,选题策划很成功。
作品对主人公个性的每一个细节刻画都非常生动,很有电影的既视感。有不少镜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比如,在奔赴朝鲜“战场”前,为表明自己保家卫国的少年壮志,单明曾割破指头,在决心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像一朵盛开的红梅”;再比如,在北风呼啸的夜晚,“雪片漫天翻飞,很大的,贴在脸上像冰冷的羽毛”,单明不知道是多少次翻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革命年代每个有志青年汲取精神力量的“宝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的少年儿童。这个镜头特别容易引发共鸣。还有一处描写,也特别打动我,为了及时躲避轰炸,保护好孩子们的安全,单明学着“对各类飞机的声音做了分析。声音尖利刺耳的是小型战斗机,只带两枚炸弹,多半是炸火车站和桥梁的,来一两架,不必理它。遇上那些深沉轰鸣的家伙,就得留神了……”正是这一个个特别深刻、特别感人的镜头,让一个温润、坚韧、勇敢、有担当的少年老师形象跃然纸上,打动了读者。所以,从创作的角度,作家马三枣在《慈江雨》中成功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少年英雄形象,并以生动真实的细节呈现出少年单明在朝鲜支教的所见所闻、他所任教的华侨小学的孩子们的成长与生活。
一个人的成长必须要投身到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哪怕不是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只要和这个事业有关联,那他的成长就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少年英雄单明的成长有一个较好的、有利的环境。从开始陆辉校长的训话,到后来引导和接待他们的朴先生、慈江道小学的书记金先生等,都对单明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金先生掌管粮食,却因为要把粮食留给孩子们和中国的支教老师,自己挨着饿,这是无私奉献;华侨孩子肖延令和朝鲜孩子崔永根受单明的教育,反过来用实际行动感染了单明本人,这是教育“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的最好解释。
《慈江雨》聚焦“抗美援朝纪念馆里没有介绍,战争实录的文献中也没有记载”的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教育援朝,深挖蕴藏在其中的感人儿童故事,于细腻、平静的文字中生动刻画了一个英雄少年的形象,书写了一段战火儿童的成长故事,让新时代儿童得以重温这段历史,汲取成长精神,是一部角度新颖、选题独特、题材深刻,非常有感染力的好作品。
郝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