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新绛县向西出行,沿新乡旅游公路行驶20公里,便到了新绛县光马村白台寺。自从有了释迦牟尼佛玉佛,名气大作。原来这是傅作义的姑母、美籍华人傅凤英在106岁高龄时施送的白玉卧佛,堪称国内玉卧佛之最。
白台寺,又名普化寺,因传说释迦牟尼佛座为白色莲台而得名。据碑文载,该寺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之后均有重修和增修,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位于高土台之上,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主要有山门、三滴法藏阁、释迦殿、后大殿,殿内均存有元代彩塑造像。
俗话说:“庙不在大,有仙则灵。”白台寺庙宇不大,一地两庙,南北分治:一处平地而起,一处以南崖而建,相映成趣。白台寺为何有此做派?相传,当年白台寺香火兴盛,遭当地权贵妒忌,借修路之名,把白台寺一分为二。谁知,在当天挖掘路基时,白天清理的芦苇、稗草,晚上又长在了一起。风水大师作法后,再度挖掘,芦苇根部沁出了血色的汁液。但当地权贵不为所动,依然修路,从此庙宇便一分为二。时过境迁,这一传说的真实性,也无人去考证了。
白台寺现有南北两台之分。南台是道场集中地,根据记载,白台寺先后于1993年、1994年、2002年发生偷盗案件,彩塑造像遭盗割,五尊彩塑造像被盗,至今还是无头案。
走进白台寺坐南向北的殿堂,三大建筑物还算辉煌。前殿三滴法藏阁、中殿释迦如来殿、后殿阿弥陀如来殿。藏阁设计构造独特、形制壮丽、结构精巧、高峻奇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其后大殿宽宏高大、风格古特、构造严谨、斗拱简洁。每一殿,都如同岁月之海上的一个个岛屿,隔数百年的光阴相望着;一代代游人鱼贯其间,使白台寺更多了海的厚重和底蕴。它不及一些宫殿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但却给人一种威严之感。
来到坐北朝南的白台寺,极目眺望,好一片广袤田园,尽收眼底,远山近水,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如果不是游人告诉我,我还以为它远离尘世。其地形突兀,庭院中的两棵唐槐,躯体高耸粗犷,见证着千年古刹的风风雨雨。夏日周围绿翠掩映,冬天银装肃穆,置身其中,一时让人难以分辨今夕是何年。那些残留的物存,以沧桑之躯吃力牵绊着曾经的记忆,挽留着深深浅浅的历史踪影。
这里是玉佛的安放地,不仅称奇,还有玄妙,那就是1997年8月间,一尊国内最大的白玉卧佛,自入住白台寺后,出现两次奇观。一次是卧佛1997年8月运抵白台寺后,庙宇还未修建,安放在大院内,令人奇怪的是当年9月27日到10月8日间,出现了数十次前后摆动,摆动幅度有十多厘米,引来无数人围观。1998年7月1日,玉佛被安放在白台寺内。从三年前开始,朝拜玉佛的游客可以看到玉佛的前胸和脸部的下颚,出现清晰可辨血管状,观赏的游客无不称奇。
笔者走进玉佛殿堂,看到一尊玉佛横卧正堂,随着香烟缭绕,似乎在静听人们的诵读和外面世界的声音。陪同的惟静师父简述了玉佛的神奇,这一奇妙发生在近年来,目睹人还健在,他们绘声绘色给你讲述那一段玄妙殊胜的历史。
这座玉佛为释迦牟尼佛,卧姿长7.3米,高2.6米,宽1.5米,重15.3吨。其通体为一巨型白玉雕塑而成,体态慈祥,身材修长,手臂支撑头部,眉清目秀,双眼微阖,樱桃小嘴,躺在莲花底座上,身着睡衣,一副安详小憩模样。玉佛雕刻细腻,形象逼真,体积之大、重量之重、价值之高,在玉卧佛中无与伦比,当属国内玉卧佛之最。
近期从一个史料中了解到,傅凤英的父亲傅老先生是位出家人,而傅老先生年轻时是位丝绸商人。庚子之乱,八国联军进犯山西时,他从苏杭押货回来准备西行,某一天路过白台寺的时候,天色已晚,为了躲避劫掠,他曾寓居寺内。后来,他的孙子傅作义成了抗日名将,转战晋南时,曾到白台寺祭拜过他的爷爷。有了这一段插曲,白台寺玉佛藏身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在白台寺观赏玉佛时,当年护送玉佛到白台寺的郝贵武、郝福胜恰好在场,并亲口讲述了玉佛护送的经过。1997年8月,他们二人赴云南接玉佛,玉佛从缅甸入关,辗转18个昼夜才运到新绛,一路上他们精心呵护,生怕有闪失,吃住都在车上。回到新绛后,他们足足掉了10斤肉,但是他们心里是高兴的。这些年,几乎成了他们的定律,有事无事都要到白台寺看一看。
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