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高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发源地,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承担着科学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能。学科专业结构是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也是高校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逐步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
建立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资源集成调配机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教育形态,高等教育进入提高质量、调整结构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高校应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准确把握党中央、省委的重大政策取向,增强外部体制机制改革协同与政策协调,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要加强对各类需求的针对性研究、科学性预测和系统性把握,密切关注各地、各行业、各部门的人才需求状况,及时分析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提升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推动形成学校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要完善社会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合作机制,为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加强优势学科群、专业群建设,一方面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加强学科布局顶层设计,推进已经形成优势的学科及学科群的快速建设;另一方面,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通过设立交叉学科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群,同时要以适应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急需紧缺需要为目标,构建特色优势专业群。
建立面向人才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需要国家政策、人才市场、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四者之间同步协调,人才市场需求是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关键因素。高校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基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与调配教育资源,制订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科设置与教学计划,增强大学生对新时代创新要求的适应性,形成人才市场需求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改革的多维聚合。要建立常态化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一方面,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突出特色优势,增加适应性强的专业或课程,增强人才培养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适应度。比如,根据“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要求,加快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另一方面,要布局新兴专业。积极培育和增设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以满足科技发展对各类新兴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要依托产业建设专业、依托专业建设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壮大支撑未来产业的人才培养。要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以学生人文底蕴的提升促进科技创新思维的提高,在其结合点上形成新的学科专业方向,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要删减成长性欠佳的专业或课程,及时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通过增减专业或课程,不断提高高校课程开发的主动适应力和应变性、提高课程开发的力度与深度。
建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评估机制。要定期开展学科专业自评工作,通过内部自评与外部评估相结合,切实保障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质量。不断完善评价制度,推进管办评分离,委托第三方分年度完成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监测,引导高校推动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削减和淘汰评估不达标的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完善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机制。高校要建强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引导高校因地制宜培养行业急需人才。要重视同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及时掌握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保障,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知识和技能进行整体性把握,着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积极促进经费与硬件投入。高校要定期发布学科专业建设专题规划。比如,对专业设置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招生情况良好、就业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专业,根据绩效考核情况给予分类倾斜支持,推动内涵式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立足新发展阶段,高校要聚焦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不断优化调整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学科专业结构协调、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