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政法

“尖兵”集训 热辣滚烫

——走近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夏季实战大练兵

  “砰砰砰砰……”扳机扣动,一阵密集的枪声,10米开外的六头旋转风车靶应声落地——8月初,记者来到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尖兵”集训现场,感受他们练兵的“热辣滚烫”。
  翻越2.5米的人字板、低分贝开锁、滑索障碍……不要怀疑,这是手枪射击训练现场。不同于以往,贴近实战、形式新颖,是本次练兵的最大特点。
  “在各种复杂环境进行实战训练,经过1个月的训练,命中率显著提升。”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突击队员赵嘉麟摸着被弹片划伤的额头说。
  训练场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注意视力回收,不要猛扣扳机。”曾荣获全国射击第二名、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突击大队副大队长刘岩反复琢磨每个队员的技术细节,不断提醒技术要领。特警支队突击大队大队长张戈告诉记者:“上周训练,旧伤复发韧带断裂,仅休息了一天刘岩就返回训练场。”
  不同于手枪射击近距离的运动性,狙击训练更追求远距离的稳定性,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缺一不可。夏季训练,地表温度超过50℃,狙击手们屏息凝神,专注而沉着,突然间目标出现,扣动扳机,一击命中百米外的目标。
  “除了进行基础的射击姿势训练、实弹射击训练,由于狙击目标一般在百米开外,我们还要进行观察训练,锻炼自己在复杂的环境中迅速发现目标,同时进行计算训练,根据风速、温度、湿度调整瞄准镜的参数。”从某武警部队转业的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孙涛是本次狙击训练组的组长。
  高压状态下进行稳定的输出,排爆训练与狙击训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搜排爆是一个特殊又高危的职业,是对体力、智力、耐力和毅力的综合比拼。”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搜爆民警李辉说。
  “滴、滴、滴……”倒计时结束前,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民警刘昌剪下了导线,结束了一天的训练。脱下排爆服,刘昌大喊一声“爽”。他告诉记者,排爆服重35公斤,30多摄氏度的户外高温,每次训练都像是在蒸桑拿,中暑更是家常便饭。
  随着一阵呼啸声传来,天上的无人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无人机训练场上,飞手们头戴FPV眼镜,操作穿越机进行急速转弯、侧滚翻转、快速俯冲等多个动作,精准无误地穿越于各个障碍之中。
  “穿越机作为四轴无人机的一种,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操作难度大、模块化程度高等特点,其时速最快可达230公里每小时,被称为无人机中的‘F1’,能对目标进行侦测和精准打击,近年来,不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在公安特警反恐处置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外聘教练,来自山西省公安厅的民警郭怀谦告诉记者。
  如果说普通无人机是“自动挡”,那么穿越机更像“手动挡”,更加考验飞手的操控能力。“除了实地进行训练,我们还自行研发了模拟训练器,搭建模拟演训场景,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训练成效。”特警支队无人机飞手杨广博介绍道。
  极限越障训练组也在不断挑战着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能和技能。“每天都要进行基础体能训练、协调性训练、团队协作训练以及越障训练。”极限越障训练组组长、特警支队突击队员郭小鹏告诉记者,10公里速跑,300个俯卧撑、300个引体向上……所有队员每天都练到筋疲力尽。
  厉兵秣马,淬火利刃。公安特警作为维稳处突、反恐制暴的尖刀力量,是街面守控的第一道防线,一切艰苦的训练都将转化为守护社会安宁的不竭动能。
  今年以来,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在“做专警种”上狠下功夫,深度剖析反恐处突、巡逻防控、单兵作战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坚持平战结合、战训结合、非战即训的原则,从高从难从严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从突击、战术、射击、最小单元作战、无人机、搜排爆、警务技战术等多方面开展专项训练,不断提升动态环境下的应急处突能力,确保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

本报记者郭宁 本报通讯员杨宇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28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6期

  • 第2024-08-25期

  • 第2024-08-24期

  • 第2024-08-23期

  • 第2024-08-22期

  • 第2024-08-21期

  • 第2024-08-20期

  • 第2024-08-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