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五育并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焦安琴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立德树人日常化、经常化育人体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其全面融入学生日常工作学习中,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激励广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坚持德育为先,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教育大计,立德为先。青年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意义重大。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必须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各高校可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红色研学、唱好红色歌曲、讲好红色故事等一系列“红色教育文化实践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的丰富内涵,发挥红色资源在引领青年大学生直面困境挫折、培育上进精神、坚毅勇敢前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教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涵养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良好品格。
  坚持智育慧德,强化认知改善升级。高校应把握学生大一适应期、大二大三发展期、大四毕业季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就业引导全过程,健全一体化思政育人队伍,激发各学科、各专业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主线,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质量监控、教学效果评价、课堂作业和阶段性论文等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智育提升推动学生认知升级、思维升华、视角转变和人格完善。在课程创新方面,要创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构筑“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校内老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打造“1+N”课程体系,“1”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N”即实践教学体验选修课,创新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虚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教育与宣传并重、活动体验与理论引导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新体系。
  坚持体育强德,强化身心和谐发展。体育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节和改善人体生物反馈系统,刺激多巴胺分泌,达到愉悦心情、释放压力、锻炼意志的效果,具备更高、更快、更强等正向激励导向。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在强健体魄、锻炼意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集聚校内外体育运动资源优势,结合学生兴趣需求,开展校际、校内多层次、多类别体育锻炼活动,将体育竞赛和素质拓展项目深度融合。日常实践中,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思政团建活动,打造“奔跑吧朋友”、美德健康操、“善爱大家”手语操、甲骨文广播体操等特色品牌,引导大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在运动中培育积极向上、坚韧勇敢、合作共赢的精神风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在直面挑战中提升抗挫折的能力。
  坚持美育润德,强化审美感受能力。欣赏感悟艺术之美,体验觉察生活之美,具有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澡雪精神的作用。高校要围绕“五育并举”这一总体工程,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和院系,运用摄影、表演、绘画、音乐、朗诵、文学、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形式,实施美育美德习惯养成专项计划,开展“畅享复兴未来”绘画大赛、“书画美好山河”设计大赛、“最美笑脸”摄影大赛、“情寄祖国”征文比赛、“发现美好”三件好事打卡活动、“红色经典”配音大赛等活动,引导大学生立体多维感知美、理解美,促进学生感悟美好生活,温润内心世界,涵养平和心态,起到“入心、化人、怡情”的思政教育功能。
  坚持劳育健德,强化知行合一教育。高校要关注劳动教育中的积极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自信心、充实感和获得感,并在劳动中锻炼忍耐力、自制力、意志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勤奋刻苦的精神面貌。为此,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浇树浇根、育人育德,浇花浇根、助人助德”等主题活动,开展“居家爱劳动,时刻爱生活”创意空间展示活动等线上线下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放松身心,在挥洒热情、出力流汗中锤炼品格,在收获劳动成果中学会感恩、珍惜幸福,实现“以劳育人、以劳化人”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浸润的“三全育人”理念,推动落实五育并举与思想政治教育共融共通。高校要整合资源、集聚平台、拓展载体、共同发力,引导大学生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青春力量。(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04期

  • 第2024-11-03期

  • 第2024-11-02期

  • 第2024-11-01期

  • 第2024-10-31期

  • 第2024-10-30期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8期

  • 第2024-10-27期

  • 第2024-10-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