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圭表

  • 冯思泉摄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   陶寺遗址中期王墓中出土有黑、绿、红三色相间的髹漆木杆、玉琮、玉戚,有学者推测其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圭表”测影仪器,不仅可以确定农时节令,还可以进行大地测量,确定“地中”,表明当时可能已经存在“王者逐中”的意识。
      时间回溯到2002年。在属于陶寺文化中期偏晚的M22墓中,发现了一系列重要遗存。墓中所出漆木长杆(残长171.8厘米)立置,分段髹漆,十分精致。同出的其他相关遗物则有:盛放于漆盒内的1件方形圆孔玉器及2件玉圭、装于菔中的箭镞以及2张木弓。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的意义不仅使我们找到了目前所见最早的檠表实物,甚至可以借此重建古人的致日方法。
      作为度量日影长度的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标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其原理是利用标杆(也就是表),在正午时分观察表影的投射,并利用标尺(也就是圭)上的影长,来判断节令、地中,并进行相应的大地距离测量。
      毫无疑问,由于执中观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意义,圭表不仅是规划空间方位的天文仪器,促进了天文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诸核心内涵,诸如传统时空观、政治观、哲学观得以建立的基石,因而圭表的发明在中国科学史及文明史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主讲人:朱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 第2024-12-15期

    • 第2024-12-14期

    • 第2024-12-13期

    • 第2024-12-12期

    • 第2024-12-11期

    • 第2024-12-10期

    • 第2024-12-09期

    • 第2024-12-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