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刘书明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政策手段,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长期均衡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政策历来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既是适应市场需要、回应社会关切的选择,也是财政担当作为的重要表现,能够有效提振社会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的风险,支持重大战略性改革任务的落实,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在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同时,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和作用强度将发生变化。从政策目标而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目标更为丰富和理性,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从作用强度而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大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这一变化的深层逻辑是国家对财政政策性质和功能的新认识,以及对经济发展形势和阶段性特征的新研判,反映了财政政策理念的新变化和对经济回升向好的新期盼,彰显了党中央稳定经济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在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才能形成更充足的财力和更好的政策效果。

什么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结构调整以及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有效结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的关键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字面而言,在积极财政政策前面加入“更加”二字,具有比较的意义,意味着相对于之前而言,政策主基调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政策力度加大、政策主动性增强以及政策运用更为成熟三个方面。
  一是财政政策力度加大。主要体现在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财政赤字规模,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通过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进而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
  二是财政政策主动性增强。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主动靠前发力,增强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发挥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带动更多社会投资,最大程度发挥政策综合效能。同时,加强预期管理,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作用。
  三是政策运用更为成熟。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财政政策的运用更加娴熟,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其充分体现。主要体现在: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又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做到因时因势而变。从具体操作来看,主要体现在综合运用包括财政赤字、政府债券、财政支出等在内的多种政策工具,提高财政政策组合效应,为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为什么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准确回应了当前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与特殊的现实背景。
  从理论逻辑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逆周期调节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主要是两只手在调节,一个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起决定性作用;另一个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从历史视角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手段,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总体上是很成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更为科学有效,在应对国内外复杂的不确定因素的冲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总需求不足主要源于国内需求不足,扩大内需成为当前稳增长的关键。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提振消费的重要性,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居民消费需求不振是国内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消费短板是当前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以及政策的持续用力和更加给力,目的在于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以扩大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如何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赤字率反映财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提高财政赤字率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提高财政赤字率,本质上是对政府支出强度加力。赤字率的提高可以改善市场主体预期,发挥财政政策总量扩张的作用,增强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功能,大力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可以带动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有利条件。
  增发政府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总体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我们的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这些资产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中国国债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低于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因此,我国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政府举债是可持续的。从具体操作而言,主要是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和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引导社会资金更好地进行跨期配置,从整体上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其中,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关键是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的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主要是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以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度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和节奏,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进而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保障力度。大力压减一般性、非刚性支出,加强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重点领域支出,推动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互促共进。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打破传统的基数加增长模式下财政支出固化格局,腾出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特别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后续发展能力。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需要兼顾好短期与长期、效率与公平、路径和手段,既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又要保持财政体制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防止政策实施中的大起大落。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更加重视财政风险的防范,不能因为中长期目标而忽视了财政风险的积聚和扩散,特别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与可持续发展。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结合经济形势、宏观调控需要、财政收支状况等因素,加强财政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绿色财税研究中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7期

  • 第2025-02-16期

  • 第2025-02-15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2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10期

  • 第2025-02-09期

  • 第2025-02-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