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打造思政“金课” 创新育人新格局

  

王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等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也关系每个学子及其家庭的福祉。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他们必将成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栋梁之材。高校应打造一批回归育人本位、激活整体效能的高质量思政“金课”,以有效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打造具有时代性的思政“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的思政课才能更好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这就需要积极打造具有时代性的思政“金课”。
  思政课建设要志存高远,始终坚持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例如,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构建系列微课堂,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和显著优势”等打造特色课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等开展专题教学,引导学生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思政课建设要脚踏实地,充分及时地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例如,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总结概括的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具体的案例、材料、数据、图片等形式,集中阐释新时代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伟大成就,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思政“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思政“金课”指明了方向。
  组织编写系列文化教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例如,以就地取材的方式编写系统化的红色文化教材,让地方红色文化走进书本、走进课堂、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成为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源泉和行为动力;科学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向学生整体阐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与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成果。
  运用案例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涵养学生的精神气质,激扬学生的奋斗意志。例如,结合典故与人物事迹,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勇做时代的开拓者;讲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忧国忧民情怀,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再如,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讲好革命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要以现实问题为重点,注重从社会生活中发现新问题、挖掘新素材、选用新案例,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打造具有实践性的思政“金课”

  思政课作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贴近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把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讲得有意思、讲得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灵动、有“知”有“味”。例如,带领学生走出去,走向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农家小院,致力于基层社会理论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传播到寻常百姓家;与历史博物馆、文化展览馆、革命战斗遗址、革命纪念馆等地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也让广大学生在实地体验中学习和传承;开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青春伴夕阳”智慧健康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志愿服务活动等,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把思政课与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相结合,让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想实际。例如,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订阅号、小红书订阅号等信息网站、网络平台、移动终端App上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栏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栏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栏目、革命文化教育专栏、法治教育栏目等,使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实现“活化”;利用数字化智能技术打造学生可以从手机端、平板电脑、PC端访问的参观劳模网上展馆、红色VR线上展馆、线上校历展馆等,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叙事场景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和深化。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合优质网络资源,打造线上课程平台,打破学习时空限制,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7期

  • 第2025-02-16期

  • 第2025-02-15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2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10期

  • 第2025-02-09期

  • 第2025-02-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