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渐收,暖意长留。蛇年的山西,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奏响了一曲温暖与奋进交织的时代乐章。从网络空间到现实生活,三晋大地处处涌动着暖意与活力:社交媒体上,山西的年味故事频频刷屏,勾勒出一幅幅温暖人心的新春画卷;镜头背后,无数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用敬业与奉献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的身影成为节日里最动人的风景;而随着春天的脚步临近,山西各行各业已铆足干劲,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既有传统文化的温情脉脉,也有新时代的奋进足音。让我们透过三个关键词,感受网端与现实中山西的勃勃生机。
关键词:温暖
非遗焕新韵 年味暖人心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时光知味,岁月留香。春节的山西,被暖意浸润。当各色彩灯挂在大街小巷的树枝和家家户户的窗台,当太行山深处的农家小院飘出阵阵的年馍香气、传出“咚咚咚”的剁饺子馅声,当打铁花、踩高跷等非遗上演别样“山西式浪漫”……一幅幅带着烟火气的画面,勾勒出三晋大地感人的新春图景。
这里有化不开的血脉情。
除夕夜,太原一小区内,家家户户阳台上的各色彩灯闪烁,烘托出别样的年味。下午6时许,太原市民张凤霞在厨房忙碌起来,儿子因工作原因无法回家过年,张凤霞通过视频通话,为儿子演示牛肉丸子面和油炸糕的制作过程。儿子将这个过程录制,并在网上分享感受:“虽然不能回家,但看着妈妈做饭的样子,感觉就像在身边一样。”这一幕也引发网友共鸣:“科技让亲情更近,年味更浓。”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无数游子踏上返程之路,后备厢里,年馍、排骨、酥肉……装得下的是父母做的美食,装不下的是浓浓的亲情。
这里有割不断的传承情。
今年怀仁的高跷队再次出圈。队员中,不少都是“萌娃”。去年就走红网络的魏岩5岁便开始跟着爸爸学习踩高跷。元宵节前,魏岩和爸爸从正月初三起便开始了排练。今年冬天,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0℃,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魏岩的热情。与他们一起训练的,还有11岁的庞皓天和10岁的白杰。“踩高跷很酷,很开心,一点都不冷。”排练过程中,孩子们热情高涨。近几年,高跷队每年都有新人加入。有着44年踩高跷经验的教练许军很是感慨:“现在很多孩子学踩高跷,我很开心,传统文化就是要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
这里有心连心的警民情。
2月12日,元宵节,长治社火表演现场,由于观看群众众多,当地增派警力维持秩序。后来,高大的警车被孩子们“占领”,成了孩子们看社火表演的观景台。现场警察在一旁守护,还贴心地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安全。山西省公安厅官方抖音号@山西公安评论称:“占就占了吧!都是自己人。”
从血脉相连的亲情到代代相传的文化,再到警民同心的守护,三晋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与人间温情。抖音平台#山西春节好去处话题播放3.2亿次,微博上与山西春节相关的话题十多个,阅读量超过3.5亿次。在这片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新时代的温暖故事在社交媒体持续刷屏。
关键词:奉献
守万家灯火 护一方安宁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心底的家让人温暖,肩上的国催人奋进。万家灯火的背后,是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奉献者“春节我在岗”的坚守。那些病房里温情的守护、寒冬中运煤的身影、景区内投入的讲解,构成了节日里最动人的风景。
在医院过节,这是对生命的守护。
1月29日,正月初一,7时50分,在山西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交班、查房、下医嘱、打针、输液、针灸……这里的医护人员如往常一样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当年走出校园,我便来到了山西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工作。随着老年患者的数量逐步增加,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更是成为我们科室诊疗工作中接诊的主要患者。”山西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李涛告诉记者,“从业十年来,我由一名新手医生逐步成长为一名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也从最初的陌生到逐渐理解和热爱我的工作。虽然大年初一需要坚守岗位,但是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看到患者健康平安,我的心里感到非常安宁与踏实。”
在铁路奔波,这是对能源的保障。
2月3日,晋城北车站运转三班调车长张路标像往常一样在早上7:30准时到岗。春节的气息弥漫,可对于张路标来说,这只不过是又一个普通却又特殊的工作日。车站铁路线上,寒风凛冽,列车不时鸣笛穿行,整个车站看起来忙碌而有序。
张路标所在的晋城北车站,是晋煤外运的重要枢纽。这是张路标在铁路上度过的第25个春运。这些年来,每年过年张路标都会和同事们坚守岗位,保障电煤运输畅通。“一想到咱山西的煤能通过我们运向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过上暖和的新年,我们就感到值了。”
在景区服务,这是对文旅的热爱。
春节期间,“运城保安大爷刘丙寅慷慨激昂讲解文物”的视频引发网友共鸣。
走进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博物馆,唐代黄河大铁牛那庞大身躯和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只见刘丙寅站在铁牛旁,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从铁牛的铸造背景工艺到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再到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他都娓娓道来。游客们被深深吸引,纷纷围聚在大爷身边,不时发出惊叹和赞许。
书写家国情怀,守护万家灯火,温暖百姓生活。春节期间,一线的工作者们镌刻下奋斗中国的最美剪影。放眼三晋大地,坚守是最特别的“年味”,他们以蛇行千里的劲头,让“奉献”一词更加闪亮。
关键词:希望
三晋春潮涌 奋进正当时
正月未过,三晋大地已奏响奋进强音。高质量发展的热潮,涌动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忙碌的生产线上,在人山人海的商圈里。
一渠春水,灌溉不误农时。
“春浇一水,赛如施肥。立春过后,我省冬小麦进入春灌、追肥关键期。针对冬小麦起身返青,我省夹马口、大禹渡、禹门口等大型黄灌区陆续开机上水,启动春浇春灌。
数字技术也为农田灌溉赋能。国网运城供电公司启动春灌保电专项行动,组织党员服务队和青年突击队,成立13支“电小田”服务队,通过设备特巡、隐患排查、智慧监测等举措,为当地430余万亩冬小麦稳产增收注入“满格电”。同时,该公司利用“人巡+机巡”方式,加强相关电网设备检查,保障春灌用电安全畅通。
一套系统,产品提质增效。
2月11日,室外冷风瑟瑟,厂内生产火热。山西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内,上万片高端动车车轮整装待发。“新投用的环形炉智能燃烧系统,嵌入了数据模型,能对生产工况进行感知,各生产环节实现互相配合。系统投用后,无人化管控率达90%,能耗降幅达17%。”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兴龙介绍,现在生产线上很多设备都安装了震动检测器。赵兴龙打开电脑,一条条波动曲线呈现在屏幕上,“这就是设备的监测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判断设备有没有‘带病’工作。”
震动检测器投入使用以来,车轮厂二线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29%,故障率下降70%。与智能化升级前相比,劳动生产率提高43%,产品缺陷率降低33%。
一部电影,点燃国潮消费。
2月17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预售)超120亿元,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位。春节以来,太原观众进场人山人海的场景走红网络,太原龙湖万达影城位列全国影城票房第三。
随着电影的火爆,哪吒系列收藏卡牌也迅速走红,线上线下销售火爆,让我省不少消费者感叹“一卡难求”。元宵节前,太原下元公元时代城一家休闲文创店内,哪吒主题的文创已经摆上了货架,手办、水杯、钥匙链、书包、拼装、文化衫,引得不少消费者选购。商场工作人员表示,春节以来的火爆行情一直持续至今,尤其是手机、餐饮、观影。与此同时,大同、晋城、运城、高平、介休等地纷纷绘出哪吒涂鸦墙,引来众多网友旅游打卡。
日月春晖渐,光华万物新。放眼三晋大地,处处是蓬勃向上的活力与希望。春天已至,三晋儿女正怀揣温暖与热爱,以昂扬的姿态,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