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网眼

“熊孩子险”来了,你怎么看

  近期,媒体频繁报道“熊孩子”引发的事故案例,相关赔偿金额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为满足众多家庭的避险需求,国内多家保险公司相继推出“熊孩子险”,即监护人责任险,当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公司将依据保单条款进行相应赔付。有人认为,“熊孩子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监护人的负担;也有网友认为,呼吁家长重视监护责任才是王道。对此,你怎么看?

甲方

  @佳琪吖:一年保费才几百元,能覆盖最高百万元的赔偿额度!现在孩子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这种保险简直就是现代家长的刚需,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孩子的无心之失让全家背上债务。
  @小鱼冲冲冲:三孩政策下这种保险太及时了!尤其像我们家三个男孩,每天拆家指数爆表。保单能覆盖公共场所损坏和人身伤害,带娃出门终于不用全程提心吊胆了!
  @拾光:作为班主任,最担心学生课间活动出意外。“熊孩子险”为学校组织课外活动免除后顾之忧,既能保障学生安全,也能减轻校方的经济负担,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张张和甜茶:“熊孩子险”运用市场机制化解一些矛盾,是典型的“保险+社会治理”创新,既保障了公共财产安全,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算得上是社会管理的智慧方案。

乙方

  @晓霖:保险再好也只是事后补救,就像买车险不等于可以乱开车。“熊孩子险”虽然能兜底经济损失,但更希望家长别把保险当免罪金牌,孩子的品行教育才是真正的“终身险”。
  @Mia要上岸:孩子调皮是天性,但不能把“熊”当成理所当然。保险可以买,但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同理心,这才是治本之策。
  @汀芷:过度依赖保险可能会给孩子传递错误信号:反正有保险兜底,犯错也无所谓。作为家长,既要善用工具,更要守住教育的底线。
  @刚哥XLJ:我们小时候没有“熊孩子险”,但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分寸;现在条件好了,一年几百元的保费看似划算,但孩子闯祸后的心理创伤修复成本却很高。教育的责任不能外包,这是为人父母的基本担当。

本报记者郭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7期

  • 第2025-02-16期

  • 第2025-02-15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2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10期

  • 第2025-02-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