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

以技立身 职业教育成就时代追梦人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怀揣着专业技能与职业理想投身基层一线,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书写别样的青春故事。

成为“开采太阳的人”

  5月9日早8时,中煤矿山建设集团三十六工程处的机电实习技术员王彤换好工作服,与数十位工友一起乘坐罐笼直抵地心深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穿过幽邃深远的大巷,铺天盖地的煤岩粉尘便裹挟着水雾直冲面门。王彤曾经在课本中看到的场景,此刻化作了真实可触的矿山日常。
  黝黑的面孔、布满煤尘的工作服、坚毅执着的眼神……这些地层深处的煤矿工人被称为“开采太阳的人”,但在这个浪漫的称呼背后,是无数矿工的付出与坚守。两年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学生王彤在课上观看了纪录片《三矿》。影片中,矿工们在狭窄的巷道里匍匐前行,警惕着随时可能坍塌的岩层带来的危险,这个场景深深震撼了他。“那些在井下奋斗的矿工,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他们的故事不该被遗忘,他们的精神更不该被掩埋。”那时,王彤坚定了传承矿工精神的决心。如今,在学校的支持下,他获得了这个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宝贵机会。
  在产业升级与就业结构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如何培养对接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紧扣产业升级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搭建起‘实习+就业’双螺旋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双元协同、阶梯式培养、带薪实习等机制,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步提升,让学生深度体验企业文化,增强职业认同。”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院长石瑛介绍,该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示范班”,推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连续30天的拥抱

  5月6日,太原市育蕾幼儿园教师范婧一大早就站在了幼儿园门口,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经过“五一”假期的分别,一些孩子显得有些拘谨。范婧温柔地牵起他们的小手,轻声询问道:“你们假期去哪里玩了呀?吃了什么好吃的?”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聊起了假期里的趣事,假期后的陌生感也渐渐消散。
  安顿好返园的孩子们后,范婧向记者讲起了去年她刚接手新生小班时的故事。开学第一周,每天早上幼儿园门口都会响起一个名叫多乐的孩子的哭声。每当与妈妈分别时,多乐总是紧紧抓着妈妈的手,大声哭闹着不愿放开。更令人担忧的是,多乐不仅在幼儿园里哭泣,回家后也难以平复情绪。那时,范婧想起了在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课程中学到的分离焦虑应对方案。
  “从前的我,上台会紧张,说话磕磕绊绊。通过在母校的学习,现在我可以自信地面对幼儿,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于我来说,这也是一次蜕变。”范婧说,在母校学习的3年里,她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她所在的学前教育专业将工作岗位、课程体系和技能竞赛等内容有效衔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提升能力素养的同时强化职业认同。因此在面对像多乐这样敏感的孩子时,范婧才会有能力也有信心,以爱和耐心慢慢温暖他的心。
  自那之后,每天早上范婧都会在幼儿园门口给多乐一个温暖的拥抱,轻声安慰他,为他建立起安全感。在范婧的努力下,多乐的哭声渐渐小了,他开始好奇地观察教室里的积木,尝试着参与到游戏中来。范婧鼓励多乐和同学们一起搭建积木城堡,帮助他逐步融入幼儿园的生活。30天后,多乐终于主动松开了妈妈的手,笑着扑进范婧怀里说:“范老师,我今天不哭啦!”
  这场连续30天的拥抱接力,让范婧深刻感受到“教师”二字的重量。“这是一份平凡的工作,却肩负着不平凡的责任。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孩子心灵的守护者,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范婧说,今后她将继续坚守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用爱温暖更多孩子的心田。

火焰中的秘密

  2024年7月,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崔富国告别校园,成为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钢厂的一名炉前工。炉前工是转炉炼钢的重要岗位。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崔富国每天穿着厚厚的阻燃服,长时间守在转炉前,以最大的热忱投入工作。“无论工作多累,环境多艰苦,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钢炼好。”崔富国坚定地说。
  精准把控吹炼温度、吹炼比例等条件,把碳含量吹炼到目标值,从而进入还原期,这是炼钢流程中的关键一环。一天,崔富国跟着AOD(氩氧炉)首席技师闫锋学习冶炼304不锈钢。吹炼了一段时间,闫锋抬头看了一眼火焰就说:“进还原期了!”崔富国望着那团黄色火焰,只觉得和平时没什么区别,但取样分析结果却验证了闫锋的判断。闫锋告诉他:“诀窍就在看火!”从那之后,崔富国每天都盯着火焰研究,经过上百次的观察与记录,他终于掌握了“火焰中的秘密”。现在,谈到火焰间的差别,崔富国可谓是如数家珍:“前期的火焰在吹碳时比较明亮,颜色偏白;后期的火焰则黯淡一些,颜色偏黑。”
  崔富国的炼钢故事,早在4年前就写下了序章。2021年,崔富国在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备赛时,他惊讶地发现枪位的些许变动、加料时机的分毫之差,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这让他对炼钢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校期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两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两次获得三等奖,在竞赛中奠定了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学校始终坚持‘以赛育人,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理念,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大赛,在比赛中淬炼过硬专业技能,涵养扎实职业素养。”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冶金工程系负责人栗聖凯说,该校将持续加强产教融合、岗课赛证融通力度,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在矿井深处,在幼儿园里,在转炉前,处处都有山西青年的奋斗身影。这些故事不仅是他们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我省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杨家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11期

  • 第2025-05-10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5-06期

  • 第2025-05-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