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制度。这一政策虽与经济提振目标挂钩,但其背后的教育价值更值得关注——或将成为优化教育生态、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
春秋假指中小学在寒暑假之外新增的春季和秋季假期,时长通常为1周左右。我国中小学长期沿用寒暑假制度,春秋假的引入,可为学生提供阶段性休整。北京、杭州等地已有学校试点表明,合理分布的短假期能减少“学期末倦怠”,提升课堂专注力。春秋假的设置也为社会实践、自然教育、亲子互动提供了新契机。学校可借此设计短途研学、劳动实践项目;家庭实现灵活规划出行,避开出游高峰。
当然,探索春秋假不能一刀切。城乡、区域差异需被重视。政府、学校应协同搭建公益研学、社区实践平台,避免假期沦为“空白时间”。还需结合教学进度科学规划,防止“调课乱象”。此外,需建立家长意见反馈机制,协调假期与职场休假的关系。春秋假能否从政策鼓励发展为成熟模式,仍需在试点中完善配套措施,平衡好教育规律、学生需求与社会现实。
撰稿:芦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