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

以艺术之光照亮“娃娃”成长之路

——迎泽区海边街小学管乐特色课程实践观察

  几株在春风里摇曳的紫丁香老树下,或坐或站着几个统一着装的孩子,他们手中的乐器在晨光下闪烁着微光,长笛、单簧管、小号……随着指挥老师手中飞舞的指挥棒,一曲曲欢乐的音符弥漫在校园每一个角落,这是4月8日清晨7:30,记者在太原市迎泽区海边街小学校门口看到的该校今年第一场音乐沙龙的景象,参加演奏的正是该校“娃娃管乐团”成员。
  海边街小学的“娃娃管乐团”曾被教育部艺术司誉为“黄土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也是山西省首个小学生管乐团。近年来,该校在国家“双减”政策指引下,在管乐特色教育方面又有了新实践,取得了新成绩,以艺术之光照亮着“娃娃”们的成长之路。

模式转变
构建多级进阶的成长阶梯

  “拍拍,拍拿放,拍拿放,拍拿放,拍拍桌,拍拿放……”一个周三的下午,在海边街小学二年级一班特色课堂上,记者看到同学们正跟着老师播放的音乐节拍,用手和喝水杯做简单而有趣的节奏练习,带课老师告诉记者:“通过乐理启蒙,逐步建立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乐器做好准备。”
  海边街小学的管乐特色办学从1988年开始,至今已有37年,在如何利用好这个育人优势资源上,学校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近几年,更是在国家和省市政策指导下,创新教学模式,把管乐团特色活动纳入学生的常规课程,尝试构建更适合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管乐特色课程体系。海边街小学校长郑永梅说:“我们想实现特色教育从精英到全员的转变,就要搭建场域,久久为功,让美育浸润由表及里,滋养每一位学生。”
  通过郑永梅的介绍,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该项教育惠及全部学生,学校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学生二年级开始学习乐理进入启蒙队、三年级初学乐器进入苗苗队、四年级参加合奏进入预备队、高年级演出参赛进入精英队。分层教学、梯队管理,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阶段和学习乐器的规律构建起层层递接的成长阶梯。
  在海边街小学工作30多年,一直参与管乐教育管理的音乐教研组长宋力红说:“我们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管乐学习,到高年级就能进入管乐团,目前团员有200余名,校内有一支合格、稳定且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学,校外依托山西省管乐协会,聘请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爱乐’交响乐团专家担任学校乐团指挥,聘请山西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多位首席演奏员担任乐团辅导老师,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艺术熏陶中健康成长。”

平台延伸
从校园小舞台到社会大舞台

  “我没想到有一天会在海小和我的老师一起工作,在我小学时的紫丁香树下感受艺术之美。”看着音乐沙龙上学生们欢乐地展示,海边街小学分管艺术教育的副校长杜宇感叹。
  受家庭影响,杜宇上小学时,非常喜欢管乐,又因对“娃娃”管乐团的仰慕,三年级时转入海边街小学,杜宇说,在“娃娃”管乐团的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他曾因管乐特长顺利考上心仪的初中、高中和大学,从事跟管乐相关的艺术教育工作,去年,调回海边街小学感觉如鱼得水,终于有机会把自己多年来对管乐的专业理解、对艺术教育的深刻领悟回馈给母校。
  “当年跟我一起学习管乐的同学,有一些真正走上了专业道路,没有走专业的同学也都觉得管乐团的学习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也坚定了我在母校做好艺术教育的决心。艺术教育,除了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创新,实践平台非常重要,这一年来,我尽自己努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更大的展示平台,真正激发起他们内心对艺术的喜爱。”
  在学校,定期举办音乐沙龙、新年音乐会,各项活动都会给管乐团留表演时间,定期邀请管乐大家到学校指导学生练习;在社会方面,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区各项教育汇演、展演,连续多年获得省市区展演奖项,特别是近两年先后获得了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二等奖等荣誉。
  对去年7月在清华大学参加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演的经历,杜宇至今记忆犹新:“没见过孩子们那么兴奋、紧张、拼命,比赛前一天下午,在酒店空地上,孩子们练到汗流浃背都还想继续练,就想在国家级大舞台上展示出最好的一面。在此次活动期间,我们还安排了跟北京艺术教育做得最好的丰台区少年宫的交流活动,看着孩子们在一次次高水平的交流学习中加速成长进步,我感觉特别幸福。”
  全程跟完活动的六年三班赵田祺家长说:“当《钢铁洪流进行曲》的旋律从孩子们的指尖流淌而出时,我仿佛看到音符化为星河,照亮了整个剧场,这是学校赠予孩子们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克服困难
探寻以乐育人的新路

  “非常感谢学校的精心组织,这次音乐会非常震撼,看得我热泪盈眶。”——三年三班家长刘一帆;“管乐团艺术特色让孩子学到一技之长,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快乐成长!”——六年一班家长刘洋;“感谢默默为孩子们辛勤付出的老师们,从基础乐理到演奏技巧,耐心雕琢每一个孩子,挖掘音乐潜能,点燃热爱之火。”——三年一班家长赵露……
  在2024年学校新年音乐会家长意见反馈表里,记者看到的不是敷衍,而是几乎所有家长对管乐教育的真实感受和反馈。孩子们快乐成长,家长满意的背后是学校和老师们的无私付出。
  面对资金匮乏、乐器老化、一些家长对艺术教育的不理解等诸多问题,学校没有退缩,而是始终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解决问题。郑永梅介绍,学校每年经费分配都会向管乐教育倾斜,尽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训练场地、乐器设备、师资力量。郑永梅说:“学习始终是家长关心的重点,我们为了做到学习和艺术教育双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合理的课程设计,协调任课老师和艺术教育老师之间关系等等。”
  最难的部分是一些家长的认识误区,觉得艺术教育会耽误学习。学校会通过召开家长会分析艺术教育利弊、活动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家长看到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的综合成长,直到家长理解、接受。
  以管乐为核,多点发力,精心打造艺术教育与德智体相融相通的特色教育,如今,海边街小学拥有30余个“海娃”社团,不断为每个孩子创造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本报记者孙蕊 韩林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11期

  • 第2025-05-10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5-06期

  • 第2025-05-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