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评论

激活银发旅游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与消费升级并行的时代背景下,“银发旅游”正从边缘走向主流。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银发旅游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银发旅游成为老龄产业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山西作为文旅资源大省,激活银发旅游正当时,大有可为。
  银发旅游的勃兴,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精准发力。今年初,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全国的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体系,推动适老化设施改造、医疗配套和特色服务升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省将银发旅游纳入地方促消费政策支持范围,鼓励铁路、文旅、康养等产业协同联动。临汾开行的Y204次“银发专列”,采取“一站式预约、全流程陪护”模式,具有车随人走、人游车停、夜行日游、车随景移等特点,破解老年群体“行程赶、换乘累”的痛点,契合了他们对“慢旅行、深体验”的追求,满足了对舒适性与安全性的诉求,实现了公共服务与市场效益的双赢。
  银发旅游的关键在于“适老”,以可触可感的细节关怀彰显将心比心的人文温度。在洪洞大槐树景区,无障碍通道、家庭卫生间、智能语音导览等设施覆盖全园,免费轮椅租赁和应急医疗团队全天候待命,让老年游客“敢出行、能畅游”。“321向春天出发”银发旅游专列上,低糖餐食、防滑扶手、紧急呼叫器成为标配。这种“温情服务”与“情感附加值”的叠加消解了年龄壁垒,精准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银发旅游并非孤立赛道,而是串联“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枢纽。随着我省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和康养村等新型住宿业态的兴起,更多老年人选择自驾出游,带动汽车、乡村民宿、特色文创、农副产品等相关业态消费快速增长。非遗民俗与银发专列的联动,则让传统文化在代际传播中焕发新生。这种“银发+”生态,既拓展了文旅融合的边界,也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能。
  激活银发旅游,不仅是敬老爱老的暖心之举,更是释放消费潜能的难得机遇。要超越短期红利,聚焦长效机制,完善“适老轨道”标准体系,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构建“银发+”生态,实现“慢时光”与“快发展”和谐共鸣,在“银发浪潮”中绘就三晋大地“老有所养、业有新生”的共富图景。

郝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9期

  • 第2025-05-18期

  • 第2025-05-17期

  • 第2025-05-16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