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堂食外卖有别 应加大监管力度

  近日,“堂食用鲜肉,外卖用冻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
  同一家餐馆、同一道菜品,堂食用新鲜食材烹饪,外卖则用预制菜速热;堂食炒菜用压榨花生油,外卖却改用廉价调和油;堂食分量十足,外卖偷偷“缩水”。部分商家在外卖餐食上降质减量,以“双标”糊弄消费者,无异于自砸招牌。
  外卖与堂食确有差异,但这绝非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挡箭牌。因平台佣金挤压利润,堂食直观监督又关乎口碑,部分商家便将经营压力悄然转嫁给消费者,用信息不对称掩盖诚信缺失。殊不知,这看似精明的算计,以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为代价,受伤的是整个外卖餐饮行业的信誉。
  破除“双标”乱象,须以透明监管戳破信息黑箱。就平台而言,需限制“唯速度论”的评分机制,转向以食品品质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同时,可要求商家清晰标注商品属性,规范产品描述标准,让消费者在下单前就有明确预期。此外,积极推广“明厨亮灶”线上化,让消费者能够实时查看外卖加工过程,增加透明度。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惩罚机制,及时查处虚假宣传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外卖与堂食共用同一块餐饮招牌,就应坚守同一份品质承诺。唯有拧紧平台责任阀、扎牢监管篱笆墙,让每份餐食从厨房到餐桌都经得起透明检验,才能打破“双标”困局,守护“舌尖上的公平”。

  撰稿:王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20期

  • 第2025-07-19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