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充盈基层治理源头活水

  近日,大同市平城区水泊寺街道创新推出“智慧停车惠民服务”。这是我省首个以治理积分兑换停车服务的案例,既为解决“停车难”,缓解商圈周边的交通拥堵状况,也是充盈基层治理源头活水的探索。
  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多次强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近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我省基层社会治理取得长足进步。关键在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紧扣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的活力充分释放、效能全面提升。
  完善基层治理手段,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的运用必不可少。在城市生活中,停车难题一直是困扰居民和城市管理者的顽疾,尤其是在繁华商圈,有限的停车位与大量的车辆需求矛盾突出。平城此举好就好在,通过丰富“智享平城”小程序,将积分机制引入停车服务,以数字化手段打通了“治理—服务”双向链路,实现了城市治理的为民惠民靠民。
  过去,居民参与治理往往源于责任感与公共意识的驱动,但由于缺乏直接、有效的反馈机制,其参与积极性难以长期维持。通过积分兑换停车券等实实在在的福利,居民能直观感受到自身付出获得的回报,激发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这种激励机制有效推动更多居民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共建者”,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注入强大动力,值得各地借鉴。
  类似的还有,河津市城区街道文苑社区创建“小街问事”基层治理品牌、晋中市榆次区“四议一服务”打造城市小区治理服务新样板……让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更是激发治理内生动力、提升治理整体效能的核心路径。只有推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才能切实破解民生痛点、释放治理效能,让基层治理更具温度与活力。
  让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真正涌流,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治理的主动权还给群众。比如,搭建参与平台,降低参与门槛,畅通民意表达,通过居民议事会、线上平台等收集诉求,让群众声音融入治理决策全过程。再如,推动多元参与,凝聚治理合力,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者给予表彰奖励与资源支持,让治理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基层治理的活力,藏在精准高效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的细节里。小区里坏了的路灯,有人及时报修,网格员第一时间协调维修;居民反映的楼道堆物问题,社区联合物业逐户沟通清理,还加装了便民储物架;菜市场周边常年拥堵的小巷,通过实地调研划出便民停车位、优化摊贩疏导点……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恰恰是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筑牢民生幸福基石的关键所在。
  基层治理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智慧蕴藏于人民群众。汇聚更多力量付诸基层治理实践,充盈基层治理源头活水在共建中凝聚、在共治中迸发,就会构建更和谐美好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李慧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20期

  • 第2025-07-19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