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泉市围绕用好“中共创建第一城”这一全国性红色IP资源,大力实施红色领航战略,积极宣传推介“百团大战纪念馆(碑)”等红色地标品牌,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党委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阳泉市政协立足独特资源禀赋,以系统性保护、创新性转化、融合性发展为主线,通过深入调研、精准协商、务实建言、有效监督,助力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创新叙事 红色故事可感可及
如何让尘封的历史“活起来”,让伟大的精神“入心田”?阳泉市政协精准聚焦红色教育形式创新,积极搭建协商平台,推动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一次政协专题议政会上,委员们敏锐指出传统红色教育吸引力不足的瓶颈,提出“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建议。相关提案迅速落地,催生了百团大战纪念馆的数字化蝶变。如今,馆内VR技术重现正太铁路破袭战的恢宏场景,游客身临其境“穿越”至1940年8月20日夜,亲历军民同心的壮烈时刻。历史从书本跃然眼前,变得可感可触,红色教育的感染力与覆盖面几何级增长。目前,百团大战纪念馆年接待党员群众突破50万人次。
舞台上,以百团大战和阳泉建城为魂的现代晋剧《铸城》、音乐情景剧《在狮脑山上》接连绽放华彩。这不仅是艺术界委员匠心创排的精品,更是政协围绕“以艺术语言讲活红色故事”专题协商结出的硕果。
在诸多对红色精神的追寻中,六旬老委员李若冰的故事尤为动人。这位连任六届的“老政协”,以相机为笔、脚步为墨,历时11载,跋涉6000多公里,自费21万元,公益寻访140余位抗战老兵,定格上万张珍贵影像,写下数十万字滚烫笔记。
提及缘起,李若冰说,2014年一次政协活动中,他来到了王希贤老人家中。当时老人因病身体已十分孱弱,可忆及烽火岁月、郑重行军礼的瞬间,眼中骤然迸发的光芒瞬间击中了李若冰。那一刻起,他立誓要走遍阳泉,记录下所有老兵的风骨。
在李若冰堆满“宝贝”的案头,一本名为《致敬·老兵》的硕大画册格外醒目。据介绍,当年由于是自费出版,李若冰利用休假在深圳校对核版的8天里省吃俭用,住在出版社印刷厂边上的小旅店,每天两点一线,别人问他深圳啥样子,头一次去深圳的他居然答不上来。但在最后确定画册尺幅时,他却做出了让设计师和印刷方大为吃惊的决定:把画册尺幅加大近50%,只为淋漓尽致展现老兵风采。增加的数万元开销,他眼都不眨:“值!这是我唯一的心愿。”
活化利用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红色资源的价值不仅在于精神传承,更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阳泉市政协锚定红色文化与旅游、生态、乡村振兴的融合方向,将其作为履职核心抓手,推动红色资源彰显多元价值。
在阳泉市政协全体会议上,关于“加强区域协作,共建太行红色文旅走廊”的联名提案引发广泛关注。阳泉市政协主动联合吕梁、长治、晋中等毗邻市政协开展专项调研和协商座谈,共同向省级层面建言,有效助推山西省发布10条省级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其中“烽火太行红色旅游线路”和“晋察冀根据地红色旅游线路”均将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碑)等核心红色资源纳入其中。
“狮脑山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紧邻狮脑山森林公园设立的山西阳泉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入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名录后,全国各地来这里培训学习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建议将狮脑山森林公园打造为全国红色名片”。这是阳泉市政协常委、民革阳泉市委会副主委李永幸2024年的提案。多年来,他一直关注阳泉市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紧盯狮脑山百团大战遗址公园,年年精准“把脉”,岁岁开出“良方”。
李永幸告诉记者,每逢清明或纪念日,市民自发献花祭扫,青少年肃穆敬礼的场景,让他深感红色血脉在阳泉人心中的分量,也化为他调研建言的灼灼动力。依托李永幸委员工作室,他常与其他委员聚在一起讨论红色文化的传承推广,以及推动对红色文化方面的立法。目前,他正在撰写的提案,围绕立足红色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优势,以红色文化铸魂、以旅居经济赋能,推动红色旅游与避暑经济融合发展,进而有力推动老区经济发展,也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保护生态 让红与绿交相辉映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政协民主监督的重点。阳泉市政协牵头成立了“阳泉市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持续关注狮脑山等红色景点森林生态保护修复。通过组织委员专项视察,实地查看森林覆盖、水土保持等情况,并形成报告提出加强林木抚育、完善防火设施、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等具体监督意见。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昔日的战场遗痕被郁郁葱葱的绿意覆盖,游客在探访战壕遗址、感受烽火岁月的同时,也能置身于“绿色氧吧”,享受“红”“绿”交融带来的独特教育和休憩体验。
翻看手机里狮脑山的工作旧照,朱继明眼中满是珍视。在他看来,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当时我还在园林部门工作,对狮脑山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特别的感情。”
“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魂”。任职阳泉市园林管理处处长期间的朱继明,曾用一抹抹绿色守护阳泉的英雄丰碑。“百团大战在狮脑山上打了7天7夜,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建设好狮脑山,打造这块红色的高地,是阳泉人的共同使命。”
朱继明回忆,从百团大战纪念馆、纪念碑的规划建设到最终落成,园林部门都倾力参与推动。他亲历其中,倍感光荣与振奋。如今,虽已调任住建部门,但工作依然相关,他也依然心系狮脑山,关注着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展。
工作的缘故,让朱继明成为红色基地的建设者;政协委员的身份,则让他同时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阳泉的红色故事说不尽,作为政协委员,我要和其他人一道,让这些故事永远流传。”
此外,阳泉市政协高度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界别委员提出的“将红色资源深度融入思政课堂”等建议,已被教育部门采纳落实,成功打造出“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每逢清明、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日前夕,全市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徒步登临狮脑山、七亘大捷等红色遗址,缅怀革命先烈,激荡爱国情怀。在庄严肃穆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前,年均组织各类宣誓、游学研学等活动200余场。
“我们将持续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阳泉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打造以狮脑山和百团大战纪念馆(碑)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带、生态带、经济带,为保护利用阳泉红色资源贡献政协力量。”阳泉市政协副主席王建义说。
本报记者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