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小说《吕梁英雄传》,是小学三年级的那个夏天,书中的抗日英雄裹着头巾、抽着旱烟、腰里别着驳壳枪,昼夜穿行在吕梁山的沟梁塬峁之间,他们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整整一个夏天,我十一岁的脑袋里灌满了吕梁山里的枪声。
那时候,年龄太小,不知道吕梁山在哪儿。心想,那么神奇的一个地方,这辈子要是能去一趟,不亚于到了北京、上海、南京……
后来,国门开放了、音乐流行了,《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两句歌词,大气磅礴,歌声如一道闪电刺破苍穹,余音绕梁几十年不绝于耳,去吕梁的意志在歌声和岁月流淌中愈发坚定。
2025年5月,我终于来了。吕梁山的春天沿着黄土梯田的跌宕坡度和错落沟壑,漫山遍野,层层推进,登高望远,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面对。
吕梁山太大,从哪儿开始呢?朋友说:到中阳去!那里有故事。
我是写故事的人,挡不住故事的诱惑,5月阳光明媚的午后,我闯进了吕梁山中的中阳县。
岁月的尘烟隐去了2200年前中阳设邑的细节,但开埠的故事终将不可更改。打开文化坐标,明清中阳13个进士、举人走过喧哗的街市和道口,接着就竖起了13座牌坊,牌坊像勋章,也像纪念碑,将中阳人的荣耀和骄傲用坚硬的石头固定在行人的目光和历史的记忆中。如今,顶戴花翎不见了、牌坊没有了,而那些牌坊后面的故事却在中阳的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世代相传历久弥新。三代尚书坊、兄弟进士坊、父子承恩坊……传奇的故事和令人心动的情节沉淀为地域文化基因,在漫长的时间漂洗过后延续和传承到新世纪,中阳钢铁、桃园腾阳、阳坡塔村、柏洼山、弓阳村、神圪垯村、阳坡村、闹泥山庄、心言生物、剪纸文创等新地标的出现,就成了历史基因的验证、时代逻辑的必然。
故事是需要想象力的,比如,1936年中阳县成立了山西第一个县级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委员会挂牌那天,锣鼓声、鞭炮声回荡在吕梁山沟梁塬峁间,中阳百姓笑逐颜开、奔走相告,《吕梁英雄传》里康家寨民兵队雷石柱等一群英雄好汉是中阳县培养出来的,甚至就是中阳县苏维埃政府派遣到小说中去的。小说是虚构的,中阳县苏维埃政府是真实的。在真实的地基上虚构,《吕梁英雄传》的英雄们穿过抗日的烽烟,手挽手就站成了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
一个地方的历史通常是以地方志来认定的,明清《中阳县志》锁定了中阳的历史文化。去了中阳剪纸文创基地,游弋在一片白底镂空的红色海洋中,突发奇想,在文字的中阳历史之外,还有一部艺术的中阳历史,这就是中阳剪纸。中阳剪纸将千百年当地民俗信仰、岁节时令、市井农耕、乡风礼仪、神话传说等全方位、多维度地用剪刀裁剪还原,那火红的中阳景象从此不再褪色。最早的中阳剪纸已经在汉代石刻和宋代服饰上落地生根,剪纸基地里各种规格卷轴式、画框式、扇面式精美作品,正从中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中阳剪纸的航天飞机,70米长的剪纸《我爱你中国》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人集体创作,这时候会想起成语“独门绝活”“巧夺天工”,也许就是为中阳剪纸而造的。中阳剪纸大多是从女人手里剪出来的,“生小子要好的,生女子要巧的。”中阳女子巧在会剪纸,她们剪纸时没有草稿、没有设计,完全根据自己的想象随心所欲、任意裁切,这几乎就是行为艺术。随意裁剪需要手上功力,更需要艺术感觉,剪纸不是纳鞋底、缝鞋垫,它是艺术原创,离开中阳后,我一直在想,是否可以说,中阳的乡土女子要比其他地方的女子聪明得多、浪漫得多,也艺术得多?
黄土高原的风吹了一年又一年,吕梁山的皱褶里,土黄色的梯田种植着土豆、高粱、玉米,农业的景象几千年如一日,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风沙和烟尘漫过季节的天空。来了中阳,才知道那是山外陌生而贫乏苍白的陈旧想象,神圪垯村原汁原味地还原了黄土高原的质朴与粗粝、古旧与厚重,石库门、墙垛、窑洞、土黄外墙,在石磨、枣树、木轮车、泥瓮的呼应下,活脱脱穿越到了历史书中的某一场景中,可走进村里的窑洞民宿,里面的现代设施与传统的吕梁山生活毫不相干,这时候你会觉得窑洞就是一个伪装、一个戏剧化的年轮与图谱。神圪垯村每年举办的全国摩托车越野赛,一下子涌来几千人,不提前一个月预订,村里的窑洞想住还住不上。这样的场景在阳坡村“桃李芬芳度假区”被推向了极端,这个被定义为“隐居乡里”的一幢幢高端民宿,窑洞造型、拱形门窗、土黄色外墙,与黄土高原浑然一体,层层叠叠的窑洞式民宿近看是建起来的,远看像是从黄土高原梯田陡坡里长出来的。下榻桃李芬芳民宿,如同滑入一个不真实的梦境,拉上窗帘,吊灯、台灯、氛围灯刹那间全亮了,接待厅布艺沙发、红木桌椅,房间里床单雪白,卫生间、洗澡间恒温控制,热水壶与瓶装纯净水边上有袋装的咖啡和红茶,恍惚间,如置身于上海、深圳、广州的五星级宾馆。第二天天亮了,打开窗帘,躺到落地飘窗的布艺卧榻上,黄土高原铺天盖地扑面而来,太阳从山的那一边升起来,天地间金光弥漫,窗前枣树上的叶子也由青变金黄,窑洞外的帐篷、沙滩椅、泡池、棕榈树、剑麻、椰枣、茅草、碎石垒就的清水池,在土黄色建筑的烘托下,一派摩洛哥的沙漠风情,白天和夜晚、早晨与黄昏,传统与现代、古朴与浪漫,这里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版本的芬芳故事。
故事需要想象力,好故事则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地理性的黄土高坡、塬沟梁峁被现代化、都市化、艺术化的情境修改了,戏剧性的画面在中阳成了实景,山脚下的弓阳村风景如画、格调诗意,村口醒目的立体标识是:弓阳很想你!白色美术字高足有两米多,“很想你”三个字穿过红色心的造型,青砖灰瓦、黄底墙,传统与现代混搭。意想不到的是,一处安静院落的一面墙上跳出卡通造型的“咖啡时光”巨幅标牌,进门有一块地毯,上面用中英文绣着“文化人场所”——当年在柏洼山旅居修行的傅山,要是生逢其时,笃定是要来一次的。傅山是名医、神医,也是诗人、书画家,妥妥一个大文化人。时光咖啡馆里,高脚矮凳、含蓄灯光,背景音乐里流淌着《卡布里的月光》的曲子,喝着咖啡与牛奶勾兑的“卡布奇诺”,一时不知身在何处,直到走出屋外,夕阳下,看到山坡上缓慢移动的羊群和天空疾速流动的云彩,这才从如梦的情境中醒悟:这里不是上海,是吕梁山中的弓阳村。
阳坡村口悬空独立的村标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我们”,黑体美术字,下方是英文注释,村标的后面是绵延不绝的黄土高原和层层铺垫的黄土梯田。前沿意识、现代视野、都市文化、时尚潮流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了中阳每一个角落,中阳的故事完全改变了走向,不可思议的情节随时出现,埋伏在故事后面改写中阳故事的人却低调内敛,黄土地般沉默而淳厚,在“奉献社会不图所有,造福乡土只图所为”的精神原则下,阳坡村被中阳钢铁重新塑造,一些超越日常想象的细节由此而生动,进村里的蔬菜大棚,如同进入了一个外科手术室,大棚全封闭,无土、无药、无菌化,进大棚前,我们先进入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四周巨大雾气将全身喷洒彻底,为了保护蔬菜,先要将人消毒,想象不到的是,蔬菜大棚里除了日光,还有阴雨天补光光源,农技师告诉我,这是从瑞典引进的全球最先进现代化蔬菜生产工艺,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比自然状态下的露天菜更好,吃了一串免洗小西红柿,果然如此。农艺师说:这串不足一斤的12枚小西红柿在上海高端超市里卖98块钱。你还想不到的是,这个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锻炼身体走一万步,奖励50块钱;练毛笔字,一个字1毛钱,每到傍晚村委会兑付现金的场景一直要持续到月上西楼。
闻所未闻、意想不到,中阳故事在这一路径下改写历史,也重塑了吕梁形象。草原是羊的故乡,羊在所有故事里都是吃草的,而中阳的羊不吃草,吃柏树籽、吃柏树叶,柏籽羊剑走偏锋、特立独行,打造了一个肉质细腻、膻腥隐匿、红白鲜明的羊肉品牌,主打柏籽羊肉的“紫柏羊记”餐饮连锁店,已经开到太原、北京去了。离开中阳那天,我对同行的朋友说:“多留点时间,太原上飞机前,去一趟‘紫柏羊记’!”
许春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