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5减5、满35减10、满45减15……”如今,为在外卖行业占领一席之地,不少外卖商家通过设置优惠满减活动开展营销,吸引消费者。然而,这背后却滋生着大量的餐饮浪费问题。
一份小炒肉加一份米饭总价22元,但按照“满25元减5元”的满减规则,再加一份米饭却只要支付20元。面对这样的外卖满减算法,你会如何选择?从优惠的角度,自然选择后者,可多点的那份米饭的“归宿”很可能是垃圾桶。这究竟是“节省”,还是浪费?
与满减套路一起的,还有设置“起送额”这样一种惯用玩法,比如,一份砂锅土豆粉售价14元,消费者觉得已经够吃了,却不够20元的“起送额”,只能再点一些凑单,“我其实也不想多点,但很多时候金额不够,商家不给配送。”“点少了不给配送,点多了只能扔掉,挺愧疚的。”消费者的无奈也反映了外卖行业“名为优惠,实为浪费”的现象。
但到底“买的不如卖的精”,商家玩套路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在“满减”和“起送价”的加持下,商家的“客单价”自然会上升,利润更是水涨船高。
为了做到“线上的光盘行动”,首先消费者应该把适量点餐、理性消费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外卖平台应该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饮服务经营者应确保餐品质量,推出小份餐、半份餐,明示具体分量,用实实在在的优惠取代套路性满减,只要商家诚意足够,消费者自会“买单”。
本报记者孙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