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钢小学校 梁文琦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石学科,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成果。数学文化则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思想精髓与解题方法,犹如一座璀璨多姿的知识殿堂,亟待我们去发掘与探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融入数学文化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这能够颠覆学生对数学枯燥、僵化的固有认知,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趣味与活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透彻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核,培育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融合数学文化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征途中领略更多风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融入;实践
小学数学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培育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然而,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偏重知识灌输,忽略了数学文化的融入。数学文化,作为数学的精髓所在,涵盖了数学的渊源、发展轨迹、思维方式及数学家的传奇故事等诸多丰富元素。若能将数学文化巧妙地渗透进小学数学课堂,定能为教学增添新颖活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因此,探索并实践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亟待攻克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起点与归宿。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渗透数学文化起源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满怀好奇,求知欲尤为旺盛,故事对他们而言,具有难以抗拒的魔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巧妙地穿插与数学文化紧密相连的故事,犹如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数学奇幻世界的窗口。这一举措不仅能迅速捕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全神贯注地融入课堂,更能深层次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借助故事,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逐渐孕育并发展完善的。
在小学数学《循环小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助力学生透彻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匠心独运地融入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古老循环故事。“昔日有座山,山间矗立一座庙,庙内住着一位老僧与一位小僧,老僧向小僧娓娓道来:昔日有座山……”教师先以生动的语调缓缓讲述,随后鼓励学生一同参与诵读。在众声齐诵中,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大家细细品味,这个故事有何独特之处?”学生们迅速察觉到故事内容在循环往复。此刻,教师机智地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随即在黑板上清晰书写教材实例10÷3=3.333…,并悉心讲解:“同学们瞧,这个商的小数部分数字3屡屡重现,恰似我们方才所听故事,展现出循环往复的特性,这便是循环小数。”为加深学生体验,教师又列举了诸如钟摆的律动等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借此方式,学生们轻松把握了循环的精髓,深切领悟到数学中的循环概念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深切感受到数学文化独有的韵味。
二、历史典故穿插知识,展现数学文化魅力
数学典故中蕴含着深邃的数学思想和巧妙方法,构成了数学文化传承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进程中,恰当地融入这些宝贵的历史典故,能为原本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增添一抹生动有趣的色彩。学生们在聆听这些传奇故事时,犹如穿越时光的隧道,与杰出的数学家们展开一场心灵的交流,真切体会到他们卓越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从古代数学家对数学难题的艰辛探索,到新理论的逐渐确立,学生们能够清晰地见证数学知识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演变与进步。这种对数学发展轨迹的认识,使学生们明白数学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在持续的创新与突破中蓬勃发展。
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教师巧妙融入了泰勒斯巧测金字塔高度的经典事迹。教师用生动语言讲述,古代泰勒斯通过测量自己与金字塔影子的比例,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这个故事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有的学生用测量工具记录各角,有的剪下角片拼合,还有的尝试折叠纸张,经过不断实验,他们发现无论三角形形态如何,其内角和恒为180°。这一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不仅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了知识点,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神奇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借助故事讲述激发兴趣、穿插历史典故阐释知识等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文化的独特韵味,进而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不过,数学文化的融合是一个持久且需不断探索的历程,教师应当持续发掘更多贴合小学生实际的数学文化资源,革新教学手段,使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谷生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融入数学文化实践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7):147-149.
[2]刘鸿.试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意义及实践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