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星玮)端午节将至,粽子作为节令食品进入消费高峰。为保障群众饮食安全,5月26日,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从选购、储存到食用提出专业建议,助力消费者健康过节。
预包装粽子,细查标签防风险。购买预包装粽子时,务必检查标签是否完整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避免购买无标签或标签模糊的产品。同时需观察包装是否完好,真空包装粽子若出现漏气、胀袋等现象,可能存在微生物超标风险,切勿食用。
新鲜粽子,四步辨别保质量。选购非预包装新鲜粽子需牢记“四步法”,一选正规渠道,二查外观完整(无霉点、露米),三闻气味(无哈喇味),四辨粽叶颜色(自然粽叶呈黄绿或淡黄色,警惕化学处理过的“返青粽叶”)。
配料表与过敏原,阅读需仔细。粽子配料需按添加量从高到低标注,消费者可通过配料表了解原料组成。若配料含麸质、花生等过敏原,厂家应在临近位置提示,易过敏人群需特别注意。
储存食用有讲究,保质期莫忽视。不同粽子保存方式各异,真空包装粽子可冷藏或阴凉存放(保质期6-9个月);速冻粽子需冷冻保存(保质期1年);新鲜粽子建议现买现吃,冷藏条件下夏季保存3-5天,冬季5-7天,冷冻可延长保质期,但需避免反复冻融。食用前务必彻底加热,打开包装的粽子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
科学搭配控量,特殊人群慎食。粽子高淀粉、高脂肪,食用时宜搭配蔬菜、水果等促进消化。糖尿病患者需慎食,因糯米升糖指数高;老年人、儿童及心血管病患者、肠胃功能弱者应控制食量,避免引发积食或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