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是晋祠给我的第一印象。那些古老的建筑都经历了沧桑的岁月,它们像人一样,活出了自己的本性,还有那三大名匾“晋祠”“水镜台”“对越”,似乎在告诉我它的历史悠久。进入了大门,就进入了一个古老的世界!
晋祠原名叫作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西周时期,叔虞是周成王的胞弟,有一天成王随手捡起一片梧桐叶,把它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我把玉圭给你,就封你为唐国的诸侯吧。”没想到这句话被史官听见,俗话说君无戏言,史官立马记录在案,叔虞真的成了唐国的诸侯,晋祠也因此而来。然而,最美的还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三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新三绝。
一是水镜台,有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而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部又是宽大敞阔的高台。这是晋祠的一大奇景呢!据说台下埋了许多大水缸,每两个扣在一起,能发出很大的声音,一直能让圣母殿的圣母娘娘听见呢!
二是献殿,晋祠的国宝建筑之一,在鱼沼飞梁之前,建于金大定八年,历史十分久远。献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很像一座凉亭,殿顶琉璃为明嘉靖二十八年文马东都匠师张稳等人所制,年款姓名题留其上,增加了时代感,仿佛能看见修建时的样子。
三是周柏,一株名为“齐年柏”,一株名为“长龄柏”。它俩就像两位沧桑的老人,阅尽了晋祠千年来的变化,是中国漫长历史最有权威的见证者,一起相伴至今。齐年柏头枕长龄柏,形若游龙侧卧,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血雨风波,虽然老态龙钟,但依然苍劲挺拔,悠然自得,甚是潇洒。
这就是晋祠,一个古老而又沧桑的地方,它给我们带来许多奇妙,也让我们探明了三晋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