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往事

春运挤火车让人终生难忘

  上世纪70年代初有个口号叫得很响:抓革命、促生产,安全正点保春运!彼时春运总体规模比现在小得多。客流仅为探亲者与全国三十万左右的大学生(如今已近千万);而“文革”期间大学、中专不招生,也就鲜有寒假往返的“学生流”。
  当时我在大同火车站检修火车,目睹了春节客流高峰期的那些场面。春节前后在大同车站常常看见车还没停稳,站台上黑压压的人便蜂拥到车门口。人们干着急,上不去;很多人背着大包提小袋穿来窜去,所有车门口都拥堵不堪,车厢早已爆满。
  某日一趟进京过路车,出站信号机早已显示绿灯,可就是开不了,因为那些挤不上去的旅客不甘心,死死抓住老式客车的“手把杆”;站方出动多人连拉带拽,趁此空当儿车总算开了,但刚启动,突见有人复又抓着手把杆,边走边往车梯上迈腿。他一步走不好,腿就会伸到站台下边;只见女列车员双手紧握手把杆,伸出一条腿假踹(倘动真的更危险),那人顺势就手扒下她的一只皮鞋,狠摔在站台上。此类场面,几乎每趟车都有。由于条件所限,我从未在老家过春节。1977年母亲来信,让我“务必回家过个年”。路上遭老罪啦,大同至北京这段本已吃不消;而北京站换乘,开车就爆满,座底地板的狭小空间里全都躺着人,就连靠背顶上也“耍杂技”,甚至有人上了行李架。地板上的人可谓亲密无间,那才叫水泄不通哩。我好不容易拔出腿,却又没处落脚,只好金鸡独立,找缝儿强行插入,那阵势,就差人摞人啦。尽管不敢喝水,难免憋不住,然而厕所近在咫尺,可就是过不去,待拼到目的地,却见里面有4个人,幸亏都是男性。
  后来又回老家过了个年,只是再也不敢受那“扒一层皮”的罪,索性走“极端”于除夕下午动身次日早晨到,结果车厢里只有仨人,还享用了一顿七成饱的免费水饺。

杜浙泉(大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1-18期

  • 第2022-01-17期

  • 第2022-01-14期

  • 第2022-01-13期

  • 第2022-01-12期

  • 第2022-01-11期

  • 第2022-01-10期

  • 第2022-01-07期

  • 第2022-01-06期

  • 第2022-0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