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喜欢谴责,妈妈喜欢理解。如果家里人无意中摔坏了东西,爸爸一定会马上站出来,然后大声地谴责对方,甚至会把以前的陈年旧帐翻出来再历数一遍,以使他的谴责更有力度。如果遇到同样的事情,妈妈会说:“是什么东西摔坏了啊?你伤到了没有?下次一定要小心啊!”
当时,处在叛逆年龄的我,更多地向爸爸学会了谴责。与同学相处,只要同学犯了一个错误,我就会马上站出来,大声地谴责对方,然后列举对方的一系列缺点。结果可想而知,那个原本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转眼变成了陌路。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我遇到了一位比我更加厉害的女同事。她常常无端地站出来谴责别人,简直就是没事找事。哪怕别人犯了一点点的错误,她也要放大十倍百倍地谴责对方,好象对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一样。我看在眼里,觉得她极为让人讨厌,却又感觉她无比的熟悉。这位同事就像一面丑陋的哈哈镜子,照出了我自己的缺点。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
我把这些事情对我的妈妈讲了,妈妈对我说:“做人要学会宽容,要常常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凡事要多为别人着想。多看别人的优点,学会与别人的优点相处,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后来,工作中遇到让我想不通的事情,心里产生纠结,我都会对妈妈讲讲,她会从理解别人的角度出发,帮我分析问题。这样,不仅让我打开了心结,也使我学会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人际交往中,能够理解别人的人,更容易与人沟通,也更受人欢迎。喜欢谴责别人的人,只会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恶化,最终,也使自己变成一个孤独的人。
谴责与理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你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就是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
□黄绍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