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回村的路

  我的老家在吕梁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里,从县城到村里大概40里的路是小时候随大人们回村的距离。虽然只有40里但却并不好走,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是需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一路风尘才能赶回去的。走过这条路的有我和我的父母、亲人,还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黄土高坡的人们。
  小时候一听父亲说过几天咱回趟村里,就感觉有大事要发生,至于什么事不重要,我在乎的是回村的乐趣。那时候回趟村里觉得就是出远门,就像今天去旅游一样,可以看看另外一个世界,好几天都惦记着回村的事,心里早就蠢蠢欲动了。
  终于等到回村的这一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起床准备了,我也一个激灵赶紧起床,生怕父亲“偷跑”了。等坐上父亲的那辆“二八大杠”才觉得父亲没有骗我,真的要回村了。车子一路飞奔,我坐在大梁上双手紧紧握住车把目视前方,就像一名警觉的哨兵。很快车子拐上了山间土路,开始颠簸起来,父亲也骑得左摇右摆更加小心翼翼。要翻七里山了,父亲猛蹬了几脚冲了上去,无奈山坡很大,车子缓缓停了下来,这一段只能徒步。尤其是炎炎夏日,大早上走山路就已燥热难耐,父亲推着车,我跟在身后,走着走着我就耷拉着脑袋不想走了,不耐烦地问,“爸,还有多远?”父亲微微一笑:“早着呢,刚走了三分之一。”转过一道弯又一道弯,觉得这山路好长好长,汗珠不停地从父亲的脸颊淌下来,后背也湿了一大片,那时觉得父亲就像一只沙漠里的骆驼不知疲倦。日头越来越高,步子也越来越沉,“爸,还有多远?”我又问。“还有一半路程,再坚持一下,马上就上山了,翻过山就能骑车了,累了咱们歇一歇,爸爸给你讲个故事。”听完故事,继续赶路,突然父亲手指前方,说道:“快看那个山洞,那就到顶了,过了山洞就好走了。”我应声望去,果见远处露出黑乎乎的洞口,越走越近,洞口也越来越大,就像怪兽张开的大口让人害怕。走到跟前一看,其实就是一条几百米的隧道,但在幼年的我看来,只有阴森恐怖之感。我紧紧拽住父亲的衣服,父亲觉察到了我的胆怯,笑着说:“别怕,就是个山洞,一会儿就过去了,爸爸带你冲出黑暗,见到光明”。
  过了山洞,一路下坡,车轮飞转,风直往脖子里灌,我的心也放飞起来,喊叫着、歌唱着,像个打了胜仗的小兵。这一路有三月的桃花红,五月的槐花香,鸟鸣啁啾,偶尔闪出几只野鸡野兔。山间的小庙,山坡的羊群,就像一帧帧按下快门的画幅,来不及细看就已甩在身后,沟、梁、峁、岔都挡不住回村的路。渐渐地,一条河滩出现在眼前,路变得泥泞起来,遇到水流湍急的地方,父亲只得挽起裤腿先把车子扛过去,再小心翼翼地背我过河,父亲说顺着这条河滩往前走就到村里了。记得有一次,走着走着父亲慢悠悠地停了下来,踅摸到一处河沟旁,小心翼翼地从隐蔽的石缝间掏出几个青苹果,我几乎惊喜得要跳起来。“爸,哪里来的?”父亲笑呵呵地说:“这是爸爸上次回村藏这儿的,给你留的。”那一刻,觉得父亲简直就是一个魔术师。
  回村的路,曾经承载了多少风景,多少悲欢,多少往事,谁也说不清楚。父亲告诉我,当年奶奶去世,大姨夫骑车来村里帮忙,由于路况不熟,在下一个陡坡时车闸断了,胳膊、腿蹭出了一身血,推着车一瘸一拐地走到了村里。两三岁时舅舅骑车送我和母亲回村里,半路遇上下大雨,幸亏一家好心的村民收留,借宿一晚,等烤干了衣服第二天才回到村里。
  如今,回村的路早已不只一条,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都可以选择,村村通了油路,代步工具也从自行车变成了小汽车,回村也就一溜烟儿的功夫,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李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16期

  • 第2023-06-15期

  • 第2023-06-14期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12期

  • 第2023-06-09期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7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