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美食

一杯山药胜羊羹

  •   徜徉城乡菜市场,不难发现山药已成为追求健康人们的心头爱,人们总喜欢从菜市场买些山药拎回家,好让家人品尝,既饱口福,又强身体。
      山药,又称薯蓣、山芋、玉延、淮山药等,薯蓣科薯蓣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肥大的地下肉质块茎供食用。山药古时齐鲁称山芋,吴越称土藷,秦楚称玉延。至唐代,因唐代宗名豫,为避讳改称薯药。宋英宗名曙,又改称山药,山药之名从此相沿至今。山药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山海经》《四时纂要》等古籍中均有记载。
      我国山药主产河南,湖南、湖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地亦有产,一般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所产质量最佳,人称“怀山药”。“怀山药”具有质坚、粉足、洁白、久煮不散之特点。我国栽培的山药主要有普通山药和田薯两大品种。普通山药又称家山药,块茎较小,按外形又可分为扁块型、圆筒型、长柱型。普通山药主要品种有四川脚板薯、台湾圆薯、河北武陟山药、河南沁阳山药、山东济宁米山药、江西南城淮山药、陕西华县怀山药等。另一类田薯,块茎较大,其外形也可分为扁块型、圆筒型、长柱型,主要品种有福建银杏薯、广东葵薯、台湾白圆薯、广州黎洞薯、江西千金薯等。
      山药,细嫩滑爽,肥厚多汁,食药俱佳,深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宋代黄庭坚对山药汤赞不绝口,在《和七兄山蓣汤》中赞曰:“厨人清晓献琼糜,正是相如酒渴时。能解肌寒胜汤饼,略无风味胜蹲鸱。”宋代陈达叟著有《本心斋素食谱》一书,其中就有山药的记载,山药又名“玉延”,他在《玉延赞》中写道:“山有灵药,缘于仙方,削数沌玉,清白花香。”宋代朱熹对山药称颂备至:“欲赋玉延无好语,羞论蜂蜜与羊羹。”在他的眼中,山药味胜羊羹。宋代陆游喜欢食用山药,他在诗中吟道:“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有趣的是,诗人还亲自煮山药:“久缘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煮玉延。”明代高启在《余氏园中诸菜十五首·薯蓣》中吟道:“斫雪得奇药,黄精敢论美。归时煮涧新,竹外孤烟起。”明代徐渭在《薯蓣》中写道:“扶中识旧方,爽吻得新尝。脏廩衰年坏,山薯此地良。芋魁徒软美,松粉藉餦餭。楚些那遗此,清酥点蔗霜。”明代吴宽对山药汤赞颂有加,在《服山药汤》中直言:“轻身与延年,神仙非所慕。”
      山药食用方法众多,用作食料时,可切成条、块、片、丁,也可茸泥。既可作主料,又可作辅料,且荤素皆宜,咸甜皆可。山药烹调方法众多,可煮、烧、蒸、炸、扒、蜜汁、拔丝等,在家常菜谱中,山药可烹制成红烧山药、蹄花山药、山药烧牛肉、醋熘山药片、山药炒青椒、山药排骨汤、蜜汁山药等,令人常啖不厌;山药在地方风味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如:山东菜中的“蜜汁山药”,色泽红亮,质地绵软;江苏菜中的“拔丝什锦山药”,色泛金黄,外脆内香,馅心味美;安徽菜中的“蜜汁山药兔”,以山药为主料,蒸、炸而成,形似白兔,故名。此菜具有入口绵软,芳香味美之特点。山药是调制药膳的重要材料,如“山药羊肉汤”,以山药、羊肉为主料炖制而成,具有补脾胃、益肺肾之疗效;“蜜枣扒山药”,以山药、蜜枣为主料蒸制而成,油润香甜,食之能补益脾胃,补肾养心;“蜜汁山药段”,以山药为主料与鸭梨、苹果、金糕、瓜仁、葡萄干等煨制而成,味道香甜,食之能润燥补肺,益气健脾;“甜酒酿山药羹”,以甜酒酿、山药为主料煮制而成,香甜味美,食之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此外,山药熬成山药粥、羹,可理气和中,养容颜抗衰老,且绵软爽滑,老少皆宜。
      祖国医学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效,治脾虚泄泻,久痢,虚老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本草纲目》称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日华子本草》说山药“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本经》认为山药“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现代医学认为,山药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碘、磷、钙、铁等,为上好的滋补品。其中所含的黏蛋白多糖,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特殊疗效。经常食用山药,耳目聪明,肌肤光细,延年益寿。

    缪士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22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20期

    • 第2023-11-17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5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13期

    • 第2023-11-10期

    • 第2023-11-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