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往事

大同娃娃冬日曾经玩的童年游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同的孩子们冬日里经常玩一种名叫“打阎王”(也叫“打冈”)的游戏,它是一个多人参加的竞技游戏,一般游戏人数在五、六人以上。
  游戏前,先要准备好砖块,砖块一般为半个或大半个的所谓“半头砖”,砖块的数量是参加游戏的总人数减去一。游戏时,大家先将砖块立起来摆好。摆放的顺序从后往前依次是“大阎王”“二阎王”……“鼻子”“鼻子”要侧着摆,“鼻子”的两侧摆两片“耳朵”。砖块摆好后,所有玩家要各自找一块砖头或石头,用来站在远处打倒立着的砖块。游戏开始,参加游戏的人先通过“石头剪子布”决出输赢,然后按输赢先后的顺序,站在“鼻子”近处,将各自的砖头依次掷出去,掷多远,就看各人的能力了。
  当所有的玩家都将石头掷出去之后,参加游戏的人就按照先远后近的顺序,站在自己扔出去的石头的落地处,捡起石头,瞄准前面立着的砖块,将石头掷出,努力打准其中的一块砖块,并将它打倒。若一轮过去,还有砖块未被打倒,则未打倒砖块的玩家继续如前的程序,直至将立着的砖块全部打倒。由于砖块数比游戏人数少一,所以,每一轮游戏,都会出现一个没有成绩的玩家,按照规则,要受到处罚。
  处罚的执行者是打倒“鼻子”的玩家,执行时,打倒砖块的玩家,各自站在自己打倒砖块的位置上,没有成绩者则背对“鼻子”站在“鼻子”前,由打倒两片“耳朵”的玩家从两边分别抓住他的两条胳膊。待所有玩家都就位后,“鼻子”就依次询问站在其身后的“大阎王”“二阎王”等众位“阎王”,看他们给无成绩者什么处罚?待“阎王们”发出指令后,“鼻子”就按指令执行处罚。处罚的形式一般有:“吃麻叶”(象征性拧耳朵)、“吃辣椒”(象征性摁鼻子)、“顶门扛”(由“鼻子”用自己的膝盖抵被处罚者的屁股)、“迫击炮”(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被体罚者的后脑勺)等。待所有“阎王”发出的指令都执行完毕后,此轮游戏结束。新一轮游戏开始时,玩家们将打倒的砖块再竖立起来,接着按照“大阎王”“二阎王”……“鼻子”“左耳朵”“右耳朵”、无成绩者的顺序,将各自的石头抛出去,然后,“鼻子”再按照先远后近的顺序轮番开始新的一轮游戏。这个游戏使参与者浑身热气腾腾,再不会感到冬日的寒冷!

刘印军(大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23期

  • 第2024-01-22期

  • 第2024-01-19期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7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5期

  • 第2024-01-12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