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母亲的四个妇女节

  随着三八节来临,让我想起与共和国同龄的母亲,四次难忘的三八节。
  第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的单位组织女员工“三八”节到北京旅游。母亲非常高兴,因为她从小就梦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可单位只提供一半旅游费用,另外一半自费,就是说,个人最少要付两百元钱。两百元在当时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巨款,当年,我们四个兄弟姐妹都在县城读书,两百元钱,是我们四人一个月生活费。当时,父母单凭工资,是远远不够支付我们读书所需的费用,两人早起晚睡,利用下班时间,上山砍柴下地种菜,养猪养鸡,挣钱补贴家用。他俩上班工作就很忙很累,业余挣钱干的都是最繁重的体力活,面对现实,母亲只得忍痛放弃出游机会。
  北京之旅就这么泡汤了。
  第二次,是单位组织女员工“三八”节到海南旅游,这次是公费。母亲憧憬海南岛的阳光、沙滩、海浪、椰树等迷人的风光,兴奋地做着出行准备。
  可出发前,舅爷(父亲的大舅)突然出了车祸。老人一生命运多舛,曾因冤假错案坐牢二十多年,妻离女散。正当他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能安享晚年平静生活时,却遭遇车祸。舅爷唯一的女儿只来医院看了一眼,就以忙碌为由离开了。大家理解她,舅爷对她没有养育之恩,父女间没有感情。面对着奄奄一息的舅爷,母亲决然放弃去海南旅游的机会,一个人承担起日夜陪护照顾舅爷的重任。经过十多天抢救,舅爷还是走了。母亲劳累得双眼凹陷,声音沙哑,但她无怨无悔,她细心地陪护孑然一身的舅爷走完人生最后时光,特别是最后一餐,母亲一口一口喂舅爷吃的,是他最爱吃的青菜鸡蛋煮面条。海南之旅也只能是一场空。
  到了2000年的“三八”节,母亲刚调入新单位,单位给出女职工“三八”节福利:要么跟团外出旅游,要么领取补贴。
  祖父是个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民,肠胃有着土地一样瓷实的偏爱,只接受植物类食品,一吃油荤就拉肚子,年老时没牙,尤爱柔软的馒头,几乎每餐都要吃个馒头。为了给祖父制作馒头,母亲到处学艺,经过长时间练习,终于掌握了用老面发酵制作馒头的诀窍,做出的馒头软糯柔韧,清香可口,味道独特,深得祖父喜爱。母亲说,那年单位发放的“三八”补助刚好可以买两百斤最好的富强面粉,母亲就领补贴买面粉,做馒头给祖父吃。可能是冥冥之中有预感,祖父去世那年,竟然要逐个去三个姑妈家各住一段时间。每次去时,母亲就做好一大袋馒头给祖父随身带去。然后,估摸着他快要吃完,就再做一袋馒头捎过去。
  那年秋天的一个中午,祖父在二姑妈家,吃完一个馒头躺下午睡时,安然离世。祖父走时,神情恬静安详。
  2021年“三八”妇女节到来。母亲单位组织所有退休和在职的女员工,到安吉去旅游。母亲早就对安吉这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心驰神往。“三八”节前夕,去看望93岁高龄外婆时,母亲发现老人身体状况不好,偶尔会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导致有时会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发生。
  外婆一生坎坷,第一任丈夫(我的嫡亲外公)上山干活遭遇意外去世后,只得改嫁。外婆一生先后生育七个子女,她一辈子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干活,靠着精明算计,用近乎苛刻的节俭,维持一家人生活,从不乱花一分钱。面对着辛苦操劳一生的外婆,母亲果断放弃到安吉旅游的计划,在“三八”节那天,把外婆送去住院治疗。当时,母亲和父亲身体都不好,却毅然承担了外婆住院期间的陪护任务。等到外婆身体好转,母亲把外婆接回家里和父亲一起照看。让母亲欣慰的是,作为长女的她,以日夜看护方式,陪伴93岁外婆安宁平静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光。
  “三八”节,是女人节。在这一天,母亲用她特有的方式,以柔肩扛起责任,以坚韧诠释担当,以宽厚传递温暖,以仁爱表达慈孝,默默地把三八节过成了最美的女人节!

□任迎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05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3-03期

  • 第2025-02-28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6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4期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