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人有句老话叫“喝汤孝顺”。原话讲吃完饭,特别是咥上一碗面后再来一碗面汤,所谓原汤化原食。实际上,这句话是有出处的,以前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一些年轻吃壮饭的人往往不够吃,他要吃饱的话,家里的人特别是老人就不够吃了,于是有长心的孩子就饭前或饭后喝上一碗汤,这样肚子有饱腹感,面就少吃了。
在喝汤顶饭上,我是有深刻体会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困难时期,城市户口每人每月27市斤粮,缺油水少副食的年代,对于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根本不够吃,俗语讲“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活动量大,消化快,那时一日两餐,早饭九十点,午饭下午三四点。记得最清楚的,有次吃饺子,二姑一家子从外地回娘家,带着三个孩子,都是男孩,奶奶做饺子招待外地回来的女儿、姑爷外孙,加上还没结婚的三姑、四姑,还有二叔家的一儿一女,我家的兄弟俩,大大小小十几口人,饺子捏了几大箅子,开始下锅,捞上一盘马上风卷残云,眼瞅着面也没了,馅也没了,又看看奶奶一脸的愁容,手心手背都是肉,看到这些,我心里也难过极了,就先舀了一大碗饺子汤,泡了两个饺子,连汤带水吃下去,肚子马上鼓鼓的,饱了。打这以后,碰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先喝汤。
我最亲的二叔也是这样的,他每顿饭都是先捞一碗干的,第二碗就带汤了,俗称甜汤,就是连面带汤,面是红面搅榆皮面。所有人都知道二叔爱吃甜汤的,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就有了“喝汤的人孝顺”这句话。我们才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闫育智(汾阳)